Array ( [id] => 401997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00后”医生捐献造血干细胞 [editor] => (编辑)叶虹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5-06-10 17:59:58 [createdby] => 10025 [createdip] => 112.54.37.33 [published] => 2025-06-10 17:59:58 [publishedby] => 10025 [modified] => 0000-00-00 00:00:00 [modifiedby] => 0 [up_line_time] => 0 [down_line_time] => 0 [digg] => 0 [pv] => 546 [virtual_pv] => 428 [virtual_digg] => 0 [click_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0 [recommend] => 0 [audit_step]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audit] => 1 [enablecopyright] => 0 [locktime] => 0 [locker] => 0 [sort] => 0 [watermark] => 0 [is_auto_published]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cdv_id] => [cdv_type] => 0 [content] =>

“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帮助身边的人,就像您毫无保留地帮助我一样……”9日,“00后”党员医生黄邵融收到一封特别的感谢信。当天,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黄邵融顺利完成了造血干细胞采集,成为福建省第516例、福州市第150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黄邵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黄邵融是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全科规培医生。2022年8月,当时还是医学生的他在一次无偿献血时,加入了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资料库。这个决定深植于他多年沉淀的医者情怀与公益热忱。

自2018年11月首次献血起,他几乎“一年一献”,7次伸出手臂奉献热血。大学期间,他多次参与义诊活动,荣获校十佳志愿者、优秀党员等称号。真正触动他的,是在实习时目睹一名肝癌病人生命的最后时刻。那句“医生我还有救吗”的追问,让他坚定了一个信念:“在力所能及范围内,能救一个是一个。”

今年3月,一个未接来电改写了两个陌生人的命运轨迹——黄邵融与一名血液病患者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配型成功。刚下手术台,看到未接来电提醒,黄邵融赶紧回拨了电话。得知消息后,他对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既然匹配上了,需要我做什么都配合。”

他主动查阅大量资料与视频,深入了解“北京方案”等成熟的移植体系、捐献流程。“看到很多捐献者捐后状况都挺好,而且我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比较有信心,心里也不那么紧张了。”确认捐献后,他坚持锻炼、合理饮食,希望能以最佳状态兑现这份生命的约定。

入库2年多配型成功,在2个月内完成高分辨配型、体检、为期5天的“动员剂”注射和4个多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亲历整个捐献过程后,黄邵融依然深感造血干细胞捐献科普之路任重道远。他呼吁,通过学校、医院的宣讲,或者借助自媒体,让更多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

来源:福州日报

编辑:叶虹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description] => [thumb] => [{"url":"\/a\/10001\/202506\/c00cfa0e56efcaca9a1a2bf27cd3656f.jpeg","id":"2928673"}] [url] => /p/401997.html [all_pv] => 546 [pages] => 1 [author] => [terms] => Array ( [4] => Array ( [0] => 福视悦动 ) ) [menu] => 226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article_thumb] => https://www.zohi.tv/a/10001/202506/c00cfa0e56efcaca9a1a2bf27cd3656f.jpeg ) 1

“00后”医生捐献造血干细胞

2025-06-10 17:59   福视悦动  

“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帮助身边的人,就像您毫无保留地帮助我一样……”9日,“00后”党员医生黄邵融收到一封特别的感谢信。当天,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黄邵融顺利完成了造血干细胞采集,成为福建省第516例、福州市第150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黄邵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黄邵融是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全科规培医生。2022年8月,当时还是医学生的他在一次无偿献血时,加入了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资料库。这个决定深植于他多年沉淀的医者情怀与公益热忱。

自2018年11月首次献血起,他几乎“一年一献”,7次伸出手臂奉献热血。大学期间,他多次参与义诊活动,荣获校十佳志愿者、优秀党员等称号。真正触动他的,是在实习时目睹一名肝癌病人生命的最后时刻。那句“医生我还有救吗”的追问,让他坚定了一个信念:“在力所能及范围内,能救一个是一个。”

今年3月,一个未接来电改写了两个陌生人的命运轨迹——黄邵融与一名血液病患者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配型成功。刚下手术台,看到未接来电提醒,黄邵融赶紧回拨了电话。得知消息后,他对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既然匹配上了,需要我做什么都配合。”

他主动查阅大量资料与视频,深入了解“北京方案”等成熟的移植体系、捐献流程。“看到很多捐献者捐后状况都挺好,而且我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比较有信心,心里也不那么紧张了。”确认捐献后,他坚持锻炼、合理饮食,希望能以最佳状态兑现这份生命的约定。

入库2年多配型成功,在2个月内完成高分辨配型、体检、为期5天的“动员剂”注射和4个多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亲历整个捐献过程后,黄邵融依然深感造血干细胞捐献科普之路任重道远。他呼吁,通过学校、医院的宣讲,或者借助自媒体,让更多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

来源:福州日报

编辑:叶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