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398427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福州急救便民服务”微信小程序上线 听障失语人群有专属120了 [editor] => (编辑)黄国伟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5-02-23 10:32:53 [createdby] => 10270 [createdip] => 10.10.50.13 [published] => 2025-02-23 10:41:10 [publishedby] => 10270 [modified] => 2025-02-23 10:41:55 [modifiedby] => 10054 [up_line_time] => 0 [down_line_time] => 0 [digg] => 0 [pv] => 532 [virtual_pv] => 368 [virtual_digg] => 0 [click_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0 [recommend] => 0 [audit_step]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audit] => 1 [enablecopyright] => 0 [locktime] => 0 [locker] => 0 [sort] => 0 [watermark] => 0 [is_auto_published]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cdv_id] => 01953087c915c0010000350b733a602b [cdv_type] => 1 [content] =>

120调度员演示在小程序上接到听障人士求救的互动过程。

听障、失语人士如何向120呼救?21日,一款名为“福州急救便民服务”的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它由福建省急救中心、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推出,通过3种与120热线电话同样对接到福建省急救中心的创新呼救模式,实现无障碍呼救。

3种模式无障碍呼救

福建省急救中心调度员陈媚介绍,这3种创新模式是:“一键呼救”“视频呼救”“文字呼救”。

一键呼救:一秒接通生命热线

在面临突发状况时,打开小程序“一键呼救”入口,即可为自己、亲友或他人迅速发起呼救。系统会自动实时定位,同时发送提前预设好的患者信息。120调度员可通过对弹窗信息进行快速处理,缩短沟通时间。

视频呼救:可视化指导院前急救

点击小程序“视频呼救”选项,即可与120调度员进行实时视频连线。在救护车抵达之前,调度员会根据视频画面,远程指导心肺复苏、止血等急救操作,帮助病人自己、家属或路人进行有效的自救和互救,从而大大提高急救的成功率。

文字呼救:专属通道支持听障求助

进入小程序“听障人士呼救”入口,填写好个人信息,描述病情或险情,确认发送后,120调度员马上就能收到,全程文字交流,还支持图片、预设症状模块选择。听障人士无需依赖语音,全程沟通无障碍,也能使救援资源快速、精准地调配到位。

调度员受理后,系统自动显示呼救者定位和预设信息。

在弹出的对话框里,调度员与呼救者用文字沟通。

获得较完善信息后,派出救护车。

小程序操作轻松上手

小程序操作分三步:1.打开微信,搜索“福州急救便民服务”小程序;2.进入小程序后,点击右下角“我的”,首次进入小程序需进行相应授权,可选择添加个人信息和亲友信息后保存;3.返回首页后,根据急救需求选择对应的“一键呼救”“视频呼救”“听障人士呼救”等模块。

陈媚介绍,该小程序有三大优势——全场景覆盖:适用于听障、失语、突发疾病或险情等人群;极速响应:定位精准,信息预存,救援效率提升;隐私保护:视频通话加密处理,个人信息安全无忧。

人性化设计获点赞

“这款小程序的上线,对听障、失语等特殊群体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22日,省残联主席团副主席、福建省聋人协会会长林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听障人士主要分为口语听障者和手语听障者。口语听障者根据听力受损不同程度,借助助听器、人工耳蜗等听辅设备,通过听觉言语康复训练,能和他人交流。对他们来说,这款小程序里的“文字呼救”功能特别实用,紧急时刻能准确传达信息。而手语听障者,因听力补偿效果不佳或者康复效果不显著,主要靠手语交流,这款小程序的视频连线功能意义非凡,能让他们通过展示现场情况与急救人员沟通。此外,哪怕是身体活动能力严重受限的人群,也能借助小程序的一键呼救和精准定位等功能,及时获得救治。

林群称赞这款小程序设计人性化、功能较齐全,能极大地满足更多残障人士自救或呼救的需求。

回顾过往,特殊人群在需要紧急求救的情况下面临诸多困境。林群列举两个案例。一是,前几年福州有个聋人,家中母亲突发脑中风,但他没办法拨打120,只能去敲邻居家的门。还好当时是白天,邻居在家,帮忙拨打120把老人送医急救。二是,省外的一对老聋人夫妇,妻子在卫生间摔倒导致骨折无法移动,人虽清醒却无法拨打120,只能等老伴买菜回来。可老伴也是聋人,无奈只能打视频电话给孩子,可孩子在工作,起初没听到,后来才着急拨打了120。

林群感慨道:“要是碰上更严重的疾病,耽误治疗,后果不堪设想。如今这款小程序上线,填补了这些空缺,给特殊群体的生命安全加上了一把‘保险锁’,真是太好了!”

福建省走在全国前列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解决省内听障、言语障碍人群在紧急情况下无法拨打120自主呼救的现实问题,在省检察院、省残联的支持下,福建省卫健委在全省院前医疗急救系统部署建设了语音、文字、一键呼叫等无障碍呼救功能。

21日,福建省卫健委、省检察院、省残联领导齐聚福建省急救中心,共同启动与“福州急救便民服务”小程序终端对接的“福建省院前医疗急救系统无障碍呼救功能”。至此,福建省成为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三级急救中心无障碍呼救功能全覆盖的省份。

目前,该无障碍呼救功能已全面推广至全省71家急救中心。需要注意的是,由于120急救调度存在地域限制,“福州急救便民服务”微信小程序的覆盖范围目前仅限福州市区(包含鼓楼区、晋安区、台江区、仓山区、马尾区、高新区)。

据统计,福建省现有持证残疾人91.6万人,其中听力残疾人15.3万人,言语残疾人1.3万人。全省目前已有33个急救中心可通过120调度指挥系统,受理患者借助微信小程序发送的报警信息;38个急救中心可通过120电话移动终端,受理患者借助手机短信发送的报警信息。

来源:福州晚报

编辑:黄国伟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description] => [thumb] => [{"url":"\/a\/10001\/202502\/e19d3cae259a2f7ea3586bf3f787af50.jpeg","id":"2913655"}] [url] => /p/398427.html [all_pv] => 532 [pages] => 1 [author] => [terms] => Array ( [4] => Array ( [0] => 福视悦动 ) [2] => Array ( [0] => 呼救 [1] => 120 [2] => 程序 [3] => 听障 [4] => 急救 ) ) [menu] => 226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article_thumb] => https://www.zohi.tv/a/10001/202502/e19d3cae259a2f7ea3586bf3f787af50.jpeg ) 1

“福州急救便民服务”微信小程序上线 听障失语人群有专属120了

2025-02-23 10:41   福视悦动  

120调度员演示在小程序上接到听障人士求救的互动过程。

听障、失语人士如何向120呼救?21日,一款名为“福州急救便民服务”的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它由福建省急救中心、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推出,通过3种与120热线电话同样对接到福建省急救中心的创新呼救模式,实现无障碍呼救。

3种模式无障碍呼救

福建省急救中心调度员陈媚介绍,这3种创新模式是:“一键呼救”“视频呼救”“文字呼救”。

一键呼救:一秒接通生命热线

在面临突发状况时,打开小程序“一键呼救”入口,即可为自己、亲友或他人迅速发起呼救。系统会自动实时定位,同时发送提前预设好的患者信息。120调度员可通过对弹窗信息进行快速处理,缩短沟通时间。

视频呼救:可视化指导院前急救

点击小程序“视频呼救”选项,即可与120调度员进行实时视频连线。在救护车抵达之前,调度员会根据视频画面,远程指导心肺复苏、止血等急救操作,帮助病人自己、家属或路人进行有效的自救和互救,从而大大提高急救的成功率。

文字呼救:专属通道支持听障求助

进入小程序“听障人士呼救”入口,填写好个人信息,描述病情或险情,确认发送后,120调度员马上就能收到,全程文字交流,还支持图片、预设症状模块选择。听障人士无需依赖语音,全程沟通无障碍,也能使救援资源快速、精准地调配到位。

调度员受理后,系统自动显示呼救者定位和预设信息。

在弹出的对话框里,调度员与呼救者用文字沟通。

获得较完善信息后,派出救护车。

小程序操作轻松上手

小程序操作分三步:1.打开微信,搜索“福州急救便民服务”小程序;2.进入小程序后,点击右下角“我的”,首次进入小程序需进行相应授权,可选择添加个人信息和亲友信息后保存;3.返回首页后,根据急救需求选择对应的“一键呼救”“视频呼救”“听障人士呼救”等模块。

陈媚介绍,该小程序有三大优势——全场景覆盖:适用于听障、失语、突发疾病或险情等人群;极速响应:定位精准,信息预存,救援效率提升;隐私保护:视频通话加密处理,个人信息安全无忧。

人性化设计获点赞

“这款小程序的上线,对听障、失语等特殊群体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22日,省残联主席团副主席、福建省聋人协会会长林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听障人士主要分为口语听障者和手语听障者。口语听障者根据听力受损不同程度,借助助听器、人工耳蜗等听辅设备,通过听觉言语康复训练,能和他人交流。对他们来说,这款小程序里的“文字呼救”功能特别实用,紧急时刻能准确传达信息。而手语听障者,因听力补偿效果不佳或者康复效果不显著,主要靠手语交流,这款小程序的视频连线功能意义非凡,能让他们通过展示现场情况与急救人员沟通。此外,哪怕是身体活动能力严重受限的人群,也能借助小程序的一键呼救和精准定位等功能,及时获得救治。

林群称赞这款小程序设计人性化、功能较齐全,能极大地满足更多残障人士自救或呼救的需求。

回顾过往,特殊人群在需要紧急求救的情况下面临诸多困境。林群列举两个案例。一是,前几年福州有个聋人,家中母亲突发脑中风,但他没办法拨打120,只能去敲邻居家的门。还好当时是白天,邻居在家,帮忙拨打120把老人送医急救。二是,省外的一对老聋人夫妇,妻子在卫生间摔倒导致骨折无法移动,人虽清醒却无法拨打120,只能等老伴买菜回来。可老伴也是聋人,无奈只能打视频电话给孩子,可孩子在工作,起初没听到,后来才着急拨打了120。

林群感慨道:“要是碰上更严重的疾病,耽误治疗,后果不堪设想。如今这款小程序上线,填补了这些空缺,给特殊群体的生命安全加上了一把‘保险锁’,真是太好了!”

福建省走在全国前列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解决省内听障、言语障碍人群在紧急情况下无法拨打120自主呼救的现实问题,在省检察院、省残联的支持下,福建省卫健委在全省院前医疗急救系统部署建设了语音、文字、一键呼叫等无障碍呼救功能。

21日,福建省卫健委、省检察院、省残联领导齐聚福建省急救中心,共同启动与“福州急救便民服务”小程序终端对接的“福建省院前医疗急救系统无障碍呼救功能”。至此,福建省成为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三级急救中心无障碍呼救功能全覆盖的省份。

目前,该无障碍呼救功能已全面推广至全省71家急救中心。需要注意的是,由于120急救调度存在地域限制,“福州急救便民服务”微信小程序的覆盖范围目前仅限福州市区(包含鼓楼区、晋安区、台江区、仓山区、马尾区、高新区)。

据统计,福建省现有持证残疾人91.6万人,其中听力残疾人15.3万人,言语残疾人1.3万人。全省目前已有33个急救中心可通过120调度指挥系统,受理患者借助微信小程序发送的报警信息;38个急救中心可通过120电话移动终端,受理患者借助手机短信发送的报警信息。

来源:福州晚报

编辑:黄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