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395571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一带一路”上,如何念好农业科技经? [editor] => (编辑)林昱星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4-12-06 08:23:45 [createdby] => 10006 [createdip] => 10.10.50.13 [published] => 2024-12-06 09:58:36 [publishedby] => 10006 [modified] => 2024-12-06 09:58:37 [modifiedby] => 10054 [up_line_time] => 0 [down_line_time] => 0 [digg] => 0 [pv] => 780 [virtual_pv] => 371 [virtual_digg] => 0 [click_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0 [recommend] => 0 [audit_step]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audit] => 1 [enablecopyright] => 0 [locktime] => 0 [locker] => 0 [sort] => 0 [watermark] => 0 [is_auto_published]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cdv_id] => 0193993d6d4fc0010000dc3100a87d7d [cdv_type] => 1 [content] =>

尼日利亚代表展示印有“乡村振兴 助农非洲”字样的T恤。记者 郑帅 摄

5日下午,2024“一带一路”商协会大会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在福州数字中国会展中心举办,国际商协会、政府部门、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话现代农业发展之道,推动农业国际合作迈向更高水平。

在全球农业领域,什么是新质生产力?论坛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张合成现场举例,一艘养殖工船的生产力,相当于5000亩池塘产量;一个育种加速器,能缩短作物近一半的生育周期。

张合成认为,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已进入世界第一方阵,实现基本自立、自主可控,但不可否认的是,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高水平自立自强任务十分艰巨。

“现代技术,正在驱动新的变革。”对此,张合成建议,要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涵盖资源保护、重大品种、粮食单产等多个方面,这是硬性任务,必须“抢到”,才能形成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谋发展,不能仅凭一己之力。溯古追今,农业交流始终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环,也是当下国际合作的重点方向之一。中国与众多国家保持着技术合作,共享科技进步为农业生产带来的红利。

“中国水稻育种技术、生产水平在国际上遥遥领先,但在马来西亚,大米供应很大一部分仍依赖进口。”中国马来西亚商会会长罗维坚说,希望借助“一带一路”纽带,通过密切合作,把中国最新的种子和技术带到马来西亚,实现两国乃至多国之间好技术、好产品的互惠互通。

纳米比亚有着同样的期许。作为首个向中国出口牛肉的非洲国家,纳米比亚自然禀赋优越,农业是该国支柱性产业之一。纳米比亚驻华大使伊莱亚·乔治·凯亚莫表示:“农产品出海是必经之路,这也是我们不远千里来到福建福州的重要原因。”

“更先进的技术支持,正在拓展延伸中国在国际农业交流上的广度和深度,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金旭看来,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动参与到“一带一路”农业合作中,与中国的合作延伸至种业、农业机械化、绿色农资等多个领域,还向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深化,前景广阔。

论坛期间,尼日利亚代表向两家中国企业代表授予“乡村振兴 助农非洲”荣誉称号。

来源:福州日报

编辑:林昱星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description] => [thumb] => [{"url":"\/a\/10001\/202412\/f57a6a71f4cdf162f93da2c248aba4eb.jpeg","id":"2902340"}] [url] => /p/395571.html [all_pv] => 780 [pages] => 1 [author] => [terms] => Array ( [4] => Array ( [0] => 福视悦动 ) ) [menu] => 226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article_thumb] => https://www.zohi.tv/a/10001/202412/f57a6a71f4cdf162f93da2c248aba4eb.jpeg ) 1

“一带一路”上,如何念好农业科技经?

2024-12-06 09:58   福视悦动  

尼日利亚代表展示印有“乡村振兴 助农非洲”字样的T恤。记者 郑帅 摄

5日下午,2024“一带一路”商协会大会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在福州数字中国会展中心举办,国际商协会、政府部门、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话现代农业发展之道,推动农业国际合作迈向更高水平。

在全球农业领域,什么是新质生产力?论坛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张合成现场举例,一艘养殖工船的生产力,相当于5000亩池塘产量;一个育种加速器,能缩短作物近一半的生育周期。

张合成认为,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已进入世界第一方阵,实现基本自立、自主可控,但不可否认的是,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高水平自立自强任务十分艰巨。

“现代技术,正在驱动新的变革。”对此,张合成建议,要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涵盖资源保护、重大品种、粮食单产等多个方面,这是硬性任务,必须“抢到”,才能形成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谋发展,不能仅凭一己之力。溯古追今,农业交流始终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环,也是当下国际合作的重点方向之一。中国与众多国家保持着技术合作,共享科技进步为农业生产带来的红利。

“中国水稻育种技术、生产水平在国际上遥遥领先,但在马来西亚,大米供应很大一部分仍依赖进口。”中国马来西亚商会会长罗维坚说,希望借助“一带一路”纽带,通过密切合作,把中国最新的种子和技术带到马来西亚,实现两国乃至多国之间好技术、好产品的互惠互通。

纳米比亚有着同样的期许。作为首个向中国出口牛肉的非洲国家,纳米比亚自然禀赋优越,农业是该国支柱性产业之一。纳米比亚驻华大使伊莱亚·乔治·凯亚莫表示:“农产品出海是必经之路,这也是我们不远千里来到福建福州的重要原因。”

“更先进的技术支持,正在拓展延伸中国在国际农业交流上的广度和深度,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金旭看来,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动参与到“一带一路”农业合作中,与中国的合作延伸至种业、农业机械化、绿色农资等多个领域,还向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深化,前景广阔。

论坛期间,尼日利亚代表向两家中国企业代表授予“乡村振兴 助农非洲”荣誉称号。

来源:福州日报

编辑:林昱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