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373791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央视《新闻联播》连续三天聚焦福州!“3820”战略工程启示(三):以人民为中心 [editor] => (编辑)翁彬冰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4-01-23 20:10:52 [createdby] => 10022 [createdip] => 112.54.37.33 [published] => 2024-01-22 22:31:19 [publishedby] => 10022 [modified] => 2024-01-23 20:31:28 [modifiedby] => 10092 [up_line_time] => 0 [down_line_time] => 0 [digg] => 0 [pv] => 1582 [virtual_pv] => 396 [virtual_digg] => 0 [click_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0 [recommend] => 0 [audit_step]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audit] => 1 [enablecopyright] => 0 [locktime] => 0 [locker] => 0 [sort] => 0 [watermark] => 0 [is_auto_published]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cdv_id] => 018d3627ca39c001000029f6bc4cb1fb [cdv_type] => 1 [content] =>

1992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主持编制了《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即“3820”战略工程。其中对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文化、教育等都作了专章规划,里面始终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0多年来,福州市坚持人民至上,以久久之功,建设有福之州,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新闻联播》推出系列报道《“3820”战略工程启示》,今天播出第三集《以人民为中心》,讲述习近平沉甸甸的民生牵挂。

“把群众的事情作为大事来抓”

20世纪90年代初,在闽江边,郑和鑑一家三代人就挤在一条小船上生活。1991年3月,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调研中发现这个情况后,立即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如何解决。

“把解决我们这些船民搬迁上岸问题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只花了10个月时间,104户船民就搬进了红星新村。”市民郑和鑑说。

郑和鑑及船民们的生活变迁,是福州实施“3820”战略工程的生动写照。

1995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说,“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使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及时洞察一些问题,并且通过这个联系群众的渠道,作调查研究。而且我们可以及时地解决一些群众中的实际问题,解决一些难点、热点问题”。

“关心群众的冷暖安危,把群众的事情作为大事来抓”,这饱含着习近平同志沉甸甸的民生牵挂。

“请给大伙捎个话,政府会把好事办好”

住房,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它贯穿在“3820”战略工程实施全过程。在福州苍霞社区,至今群众口口相传着习近平同志“三赴苍霞”的故事。作为棚户区的典型,曾经这里破旧乱,是老大难。2000年7月2日,当时已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带领主要职能部门的干部来这里调研。

“习近平同志到我房子,我们房子是闷罐,很热很热的。他大热天下来调研的,亲近人民,他说群众的事就是他的事。”福州市苍霞社区居民唐庆旺说。

“待了一会儿,大家满身大汗。这个时候习近平同志就说话了,‘你们居住过这种环境吗?让你们住,你们住不住?我们现在的老百姓还居住在这种环境下,你们说要不要改造?’”时任福州市台江区政府办主任杨木泽说。

当天,围绕改造事宜,习近平同志还和居民代表开了座谈会,他说:“请给大伙捎个话,政府会把好事办好。”很快,苍霞棚户区启动改造工程。这期间,习近平同志又两次到苍霞推动改造工作。一年后,3400多户居民顺利回迁新居。

“现在我们就很好了,我们两室一厅,小区又可以运动、又可以漫谈。”苍霞社区居民唐庆旺说。

“经济发展不能牺牲环境”

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下手,污染,就是当时大家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作为全国内河水系最发达的城市之一,90年代初的福州城,受工业、生活等污水直排影响,内河水质被污染、臭气熏天。那个时候大家的主要精力都在抓经济,对如何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也没有思路。

“习近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经济发展不能牺牲环境。”时任福州市委政研室农建处处长戚信总说。

在福州市第三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任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暂时的经济效益的行为都是得不偿失的。”

“对内河治理的力度是空前的,1995年市财政仅有10亿出头,市委、市政府提出用6年时间花3个亿对内河进行整治。”福州市园林中心二级巡视员杨晓说。

从“3820”战略工程起笔,福州久久为功,推动绿色发展。107条内河相继整治,西湖治理完成,闽江流域水环境也得到综合整治。如今,福州1500余个公园星罗棋布,城市绿化覆盖率超过43%。

在“3820”战略工程的序言中,习近平同志写道:“一个地方要繁荣发达,其决策者与人民必须有坚韧不拔的远大志向。”一组跨越30年的照片,记录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更记录了这里干部群众的探索和努力。

1995年,习近平同志接受媒体采访,当谈到“工作中最满意的一件事”时,他这样说:“应该说满意不满意,还要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关系到人民群众一些生活的,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些项目、一些工程实施完成了,我们都会感到很满意。”

以人民为中心,“3820”战略工程,带给福州百姓是实打实的好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2年的2273元增长到2023年的5800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1992年的1109元,增长到2023年的28636元。现在,走在福州街头,感受到的,是这座城市的活力和群众的幸福。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翁彬冰 责编:林真贞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description] => [thumb] => [{"url":"\/a\/10001\/202401\/93bd44841e3ae096a893a4d8bb916535.jpeg","id":"2785725"}] [url] => /p/373791.html [all_pv] => 1582 [pages] => 1 [author] => [terms] => Array ( [4] => Array ( [0] => 福视悦动 ) ) [menu] => 226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article_thumb] => https://www.zohi.tv/a/10001/202401/93bd44841e3ae096a893a4d8bb916535.jpeg ) 1

央视《新闻联播》连续三天聚焦福州!“3820”战略工程启示(三):以人民为中心

2024-01-22 22:31   福视悦动  

1992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主持编制了《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即“3820”战略工程。其中对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文化、教育等都作了专章规划,里面始终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0多年来,福州市坚持人民至上,以久久之功,建设有福之州,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新闻联播》推出系列报道《“3820”战略工程启示》,今天播出第三集《以人民为中心》,讲述习近平沉甸甸的民生牵挂。

“把群众的事情作为大事来抓”

20世纪90年代初,在闽江边,郑和鑑一家三代人就挤在一条小船上生活。1991年3月,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调研中发现这个情况后,立即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如何解决。

“把解决我们这些船民搬迁上岸问题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只花了10个月时间,104户船民就搬进了红星新村。”市民郑和鑑说。

郑和鑑及船民们的生活变迁,是福州实施“3820”战略工程的生动写照。

1995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说,“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使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及时洞察一些问题,并且通过这个联系群众的渠道,作调查研究。而且我们可以及时地解决一些群众中的实际问题,解决一些难点、热点问题”。

“关心群众的冷暖安危,把群众的事情作为大事来抓”,这饱含着习近平同志沉甸甸的民生牵挂。

“请给大伙捎个话,政府会把好事办好”

住房,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它贯穿在“3820”战略工程实施全过程。在福州苍霞社区,至今群众口口相传着习近平同志“三赴苍霞”的故事。作为棚户区的典型,曾经这里破旧乱,是老大难。2000年7月2日,当时已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带领主要职能部门的干部来这里调研。

“习近平同志到我房子,我们房子是闷罐,很热很热的。他大热天下来调研的,亲近人民,他说群众的事就是他的事。”福州市苍霞社区居民唐庆旺说。

“待了一会儿,大家满身大汗。这个时候习近平同志就说话了,‘你们居住过这种环境吗?让你们住,你们住不住?我们现在的老百姓还居住在这种环境下,你们说要不要改造?’”时任福州市台江区政府办主任杨木泽说。

当天,围绕改造事宜,习近平同志还和居民代表开了座谈会,他说:“请给大伙捎个话,政府会把好事办好。”很快,苍霞棚户区启动改造工程。这期间,习近平同志又两次到苍霞推动改造工作。一年后,3400多户居民顺利回迁新居。

“现在我们就很好了,我们两室一厅,小区又可以运动、又可以漫谈。”苍霞社区居民唐庆旺说。

“经济发展不能牺牲环境”

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下手,污染,就是当时大家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作为全国内河水系最发达的城市之一,90年代初的福州城,受工业、生活等污水直排影响,内河水质被污染、臭气熏天。那个时候大家的主要精力都在抓经济,对如何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也没有思路。

“习近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经济发展不能牺牲环境。”时任福州市委政研室农建处处长戚信总说。

在福州市第三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任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暂时的经济效益的行为都是得不偿失的。”

“对内河治理的力度是空前的,1995年市财政仅有10亿出头,市委、市政府提出用6年时间花3个亿对内河进行整治。”福州市园林中心二级巡视员杨晓说。

从“3820”战略工程起笔,福州久久为功,推动绿色发展。107条内河相继整治,西湖治理完成,闽江流域水环境也得到综合整治。如今,福州1500余个公园星罗棋布,城市绿化覆盖率超过43%。

在“3820”战略工程的序言中,习近平同志写道:“一个地方要繁荣发达,其决策者与人民必须有坚韧不拔的远大志向。”一组跨越30年的照片,记录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更记录了这里干部群众的探索和努力。

1995年,习近平同志接受媒体采访,当谈到“工作中最满意的一件事”时,他这样说:“应该说满意不满意,还要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关系到人民群众一些生活的,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些项目、一些工程实施完成了,我们都会感到很满意。”

以人民为中心,“3820”战略工程,带给福州百姓是实打实的好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2年的2273元增长到2023年的5800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1992年的1109元,增长到2023年的28636元。现在,走在福州街头,感受到的,是这座城市的活力和群众的幸福。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翁彬冰 责编:林真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