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398050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福州获评“国际湿地城市” 系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 [editor] => (编辑)林昱星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5-02-11 09:06:26 [createdby] => 10006 [createdip] => 10.10.50.13 [published] => 2025-02-11 16:22:26 [publishedby] => 10006 [modified] => 2025-02-11 19:33:45 [modifiedby] => 10092 [up_line_time] => 0 [down_line_time] => 0 [digg] => 0 [pv] => 886 [virtual_pv] => 462 [virtual_digg] => 0 [click_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0 [recommend] => 0 [audit_step]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audit] => 1 [enablecopyright] => 0 [locktime] => 0 [locker] => 0 [sort] => 0 [watermark] => 0 [is_auto_published]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cdv_id] => 0194f26ca74bc00100009e325c432d3e [cdv_type] => 1 [content] =>

10日,记者获悉,在1月底举行的《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64次会议期间,湿地城市认证独立咨询委员会联合主席宣布湿地城市认证计划新增31个城市,中国9个城市上榜,分别是福州、崇明、大理、杭州、九江、拉萨、苏州、温州、岳阳。

获评由《湿地公约》认证的“国际湿地城市”,是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作为一座依水而生、傍水而兴的省会城市,福州入选靠的是什么呢?

闽江河口湿地公园全貌。记者 林双伟 摄

福州湿地面积居全省各设区市首位

福州城区河网密布、沟汊纵横,水网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达3公里,是国内水网平均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摊开福州的内河版图,沿闽江、乌龙江回溯,条条河道串起白马河、晋安河等六大水系。滨江滨海的区位优势,造就了福州丰富多样的湿地资源。

湿地是福州重要的生态资源。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资源调查成果,福州市湿地面积位居全省各设区市首位。据统计,福州全市湿地面积19.42万公顷,湿地率15.14%,湿地保护率55.33%。

目前福州拥有近海及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等四大类湿地,拥有1处国家重要湿地、8处省级重要湿地、3处省级以上湿地自然保护区。具体包括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乐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福建马尾闽江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长乐海蚌资源增殖保护区(含漳港西施舌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东张水库、福清湾、兴化湾、塔礁洲湿地公园、连江山仔水库自然保护区等。

闽江河口湿地栖息着许多鸟类。记者 林双伟 摄

丰厚湿地家底源自多年持续保护

福州丰厚的湿地家底,源自多年的持续保护。

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的重要驿站,闽江河口湿地是我国单位面积水鸟种类和数量分布最多的区域之一,吸引了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鸟类栖息觅食。

20多年前,闽江河口湿地受人类活动和生产影响,生态一度濒危。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强调建设生态省必须重视对湿地的保护。闽江河口湿地“生态保卫战”就此打响。

2003年,闽江河口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设立;2007年,该湿地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获批建设国家湿地公园……近年来,闽江河口湿地先后获得“中国中华凤头燕鸥之乡”“中国十大魅力湿地”等称号,入选2020年国家重要湿地名录,2020年闽江河口湿地生态修复经验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2023年2月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通过卫星遥感照片,多年来闽江河口湿地“人退地进”的过程清晰可见——本世纪初遍布养殖场和鱼塘的画面,如今已变成绿色连片成面,与蓝色海洋形成美丽画卷。

马航洲湿地。记者 石美祥 摄

多项举措全省率先形成“福州经验”

闽江河口湿地的成功,是福州湿地保护的一个缩影。

2014年,福州在全省率先编制《福州市湿地保护规划》,首次明确福州湿地的总体布局、保护目标和保护重点;2017年,在全省率先颁布实施《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并成立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2019年,出台《福州市城市内河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使用“河长制”有效落实管理责任人,建立了内河治理的长效机制;2023年1月1日,新修订的《福州市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成功让闽江河口、兴化湾一带的“失地”回归湿地,还形成了一套湿地保护与发展的“福州经验”。

多年来,福州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系统谋划,从创新理念、消除黑臭、内涝治理、水岸同治、健全机制等五个方面发力,构建起具有福州特色的河湖综合治理模式,基本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安全、生态”的目标。2018年,福州获评“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2021年荣获全国十大“大美之城”荣誉称号。

福州还非常重视湿地科普教育和公众参与,陆续建成包括闽江河口湿地博物馆在内的多处专业湿地科普场馆,通过多种形式向公众展示本地湿地资源,传播保护湿地的理念。

马航洲湿地。记者 林双伟 摄

兼具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

福州湿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以及更广泛的生态系统服务,也是此次被认证成为国际湿地城市的重要因素。

滨海湿地的生态海产品,是福州的一项支柱性产业。2023年,福州渔业产值691.85亿元,位居全国第一;水产品产量307.5万吨,位居全国第二;海洋生产总值3250亿元,位居全国第三。

在文化遗产方面,方庄龙舟制造技艺、福船制作技艺、海族舞、福州古蒸鱼燕制作技艺、福州永和鱼丸制作技艺等项目,向人们展示了湿地文化的丰富内涵。在游憩旅游方面,目前福州共有17个省级及以上森林、海洋、湿地公园。

此外,作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福州市在2022年底探索实施“三权分置+两证联动”的海水养殖新模式,取得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福州市确权养殖海域达10846公顷,发放养殖证268份,养殖海域全部完成确权,养殖证基本全覆盖。

福州“半城山色半城水”的独特魅力不断彰显,未来将持续建设“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万鸟翔集”的生态家园,早日实现市民游客漫步其间可“看山、望水、走巷、忆乡愁”的美好愿景。

来源:福州晚报

编辑:林昱星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description] => [thumb] => [{"url":"\/a\/10001\/202502\/65f5043401745514f2e0e41e7638650b.jpeg","id":"2912293"},{"url":"\/a\/10001\/202502\/b18d4a660f7f05b087ef4f38d7fee510.jpeg","id":"2912294"},{"url":"\/a\/10001\/202502\/58ae365059a4ff03c44742ecc20e6191.jpeg","id":"2912295"}] [url] => /p/398050.html [all_pv] => 886 [pages] => 1 [author] => [terms] => Array ( [4] => Array ( [0] => 福视悦动 ) ) [menu] => 226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article_thumb] => https://www.zohi.tv/a/10001/202502/65f5043401745514f2e0e41e7638650b.jpeg ) 1

福州获评“国际湿地城市” 系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

2025-02-11 16:22   福视悦动  

10日,记者获悉,在1月底举行的《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64次会议期间,湿地城市认证独立咨询委员会联合主席宣布湿地城市认证计划新增31个城市,中国9个城市上榜,分别是福州、崇明、大理、杭州、九江、拉萨、苏州、温州、岳阳。

获评由《湿地公约》认证的“国际湿地城市”,是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作为一座依水而生、傍水而兴的省会城市,福州入选靠的是什么呢?

闽江河口湿地公园全貌。记者 林双伟 摄

福州湿地面积居全省各设区市首位

福州城区河网密布、沟汊纵横,水网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达3公里,是国内水网平均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摊开福州的内河版图,沿闽江、乌龙江回溯,条条河道串起白马河、晋安河等六大水系。滨江滨海的区位优势,造就了福州丰富多样的湿地资源。

湿地是福州重要的生态资源。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资源调查成果,福州市湿地面积位居全省各设区市首位。据统计,福州全市湿地面积19.42万公顷,湿地率15.14%,湿地保护率55.33%。

目前福州拥有近海及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等四大类湿地,拥有1处国家重要湿地、8处省级重要湿地、3处省级以上湿地自然保护区。具体包括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乐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福建马尾闽江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长乐海蚌资源增殖保护区(含漳港西施舌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东张水库、福清湾、兴化湾、塔礁洲湿地公园、连江山仔水库自然保护区等。

闽江河口湿地栖息着许多鸟类。记者 林双伟 摄

丰厚湿地家底源自多年持续保护

福州丰厚的湿地家底,源自多年的持续保护。

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的重要驿站,闽江河口湿地是我国单位面积水鸟种类和数量分布最多的区域之一,吸引了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鸟类栖息觅食。

20多年前,闽江河口湿地受人类活动和生产影响,生态一度濒危。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强调建设生态省必须重视对湿地的保护。闽江河口湿地“生态保卫战”就此打响。

2003年,闽江河口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设立;2007年,该湿地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获批建设国家湿地公园……近年来,闽江河口湿地先后获得“中国中华凤头燕鸥之乡”“中国十大魅力湿地”等称号,入选2020年国家重要湿地名录,2020年闽江河口湿地生态修复经验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2023年2月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通过卫星遥感照片,多年来闽江河口湿地“人退地进”的过程清晰可见——本世纪初遍布养殖场和鱼塘的画面,如今已变成绿色连片成面,与蓝色海洋形成美丽画卷。

马航洲湿地。记者 石美祥 摄

多项举措全省率先形成“福州经验”

闽江河口湿地的成功,是福州湿地保护的一个缩影。

2014年,福州在全省率先编制《福州市湿地保护规划》,首次明确福州湿地的总体布局、保护目标和保护重点;2017年,在全省率先颁布实施《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并成立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2019年,出台《福州市城市内河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使用“河长制”有效落实管理责任人,建立了内河治理的长效机制;2023年1月1日,新修订的《福州市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成功让闽江河口、兴化湾一带的“失地”回归湿地,还形成了一套湿地保护与发展的“福州经验”。

多年来,福州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系统谋划,从创新理念、消除黑臭、内涝治理、水岸同治、健全机制等五个方面发力,构建起具有福州特色的河湖综合治理模式,基本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安全、生态”的目标。2018年,福州获评“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2021年荣获全国十大“大美之城”荣誉称号。

福州还非常重视湿地科普教育和公众参与,陆续建成包括闽江河口湿地博物馆在内的多处专业湿地科普场馆,通过多种形式向公众展示本地湿地资源,传播保护湿地的理念。

马航洲湿地。记者 林双伟 摄

兼具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

福州湿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以及更广泛的生态系统服务,也是此次被认证成为国际湿地城市的重要因素。

滨海湿地的生态海产品,是福州的一项支柱性产业。2023年,福州渔业产值691.85亿元,位居全国第一;水产品产量307.5万吨,位居全国第二;海洋生产总值3250亿元,位居全国第三。

在文化遗产方面,方庄龙舟制造技艺、福船制作技艺、海族舞、福州古蒸鱼燕制作技艺、福州永和鱼丸制作技艺等项目,向人们展示了湿地文化的丰富内涵。在游憩旅游方面,目前福州共有17个省级及以上森林、海洋、湿地公园。

此外,作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福州市在2022年底探索实施“三权分置+两证联动”的海水养殖新模式,取得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福州市确权养殖海域达10846公顷,发放养殖证268份,养殖海域全部完成确权,养殖证基本全覆盖。

福州“半城山色半城水”的独特魅力不断彰显,未来将持续建设“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万鸟翔集”的生态家园,早日实现市民游客漫步其间可“看山、望水、走巷、忆乡愁”的美好愿景。

来源:福州晚报

编辑:林昱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