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396436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发布!未来的福州将是这样→ [editor] => (责编)庄颖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4-12-27 22:36:52 [createdby] => 10125 [createdip] => 192.168.14.2 [published] => 2024-12-27 22:36:52 [publishedby] => 10125 [modified] => 2024-12-27 22:38:08 [modifiedby] => 10034 [up_line_time] => 0 [down_line_time] => 0 [digg] => 0 [pv] => 879 [virtual_pv] => 397 [virtual_digg] => 0 [click_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0 [recommend] => 0 [audit_step]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audit] => 1 [enablecopyright] => 0 [locktime] => 0 [locker] => 0 [sort] => 0 [watermark] => 0 [is_auto_published]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cdv_id] => [cdv_type] => 0 [content] =>

27日下午,福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新闻发布会。未来,福州将怎么发展?一起来了解。

一、《规划》总体情况

根据12月9日国务院批复,福州的城市性质是福建省省会、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核心功能定位是东南沿海对外开放门户、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以及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地。

目标愿景是到2035年,生态山水之城、海丝魅力之都、人文有福之州的气质神韵充分彰显,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基本实现,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

《规划》整体构建“一主一副、双轴两翼、五廊一区”的福州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一主一副”,以福州中心城区和福清市区分别作为市域主、副中心;

“双轴两翼”,通过建设沿江和滨海两条发展轴,串联北翼罗源湾地区和南翼福清湾、江阴湾地区;

“五廊一区”,打造五条山海生态廊道(禾山-大笔架山、长龙尖峰山-白云山、莲花山-鼓山-闽江口、旗山-南阳山、灵石山-江阴湾),以及西部山地生态涵养和绿色发展区。

《规划》统筹划定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到2035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42.13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26.72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5082.05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控制在1000.63平方千米以内,进一步夯实永续发展的基础。

二、《规划》的主要特点

1.注重传承文脉、厚植底蕴,塑造更有气韵的历史文化名城

《规划》衔接《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进一步健全分类保护传承体系,系统谋划推进新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

一是保护好历史城区格局和风貌,特别是山水格局、城垣遗存和走向、历史路网和水网格局。

二是保护好23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133个传统村落,整体保存历史文化遗存、镇村格局和传统风貌。

三是保护好5处历史文化街区、8处历史文化风貌区、13处历史建筑群。同时,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景观视廊的保护,适度降低历史城区和环境协调区建设总量,持续彰显名城格局肌理和风貌特色。

2.突出显山露水、错落有致,打造更加秀美的海滨城市、山水城市

《规划》着力统筹好山、水、海、城之间的关系,在传承延续“三山两塔一条江”古城格局的基础上,进一步画好这幅绝美的“山水画”“滨海图”,以更宽视野打造囊括“外四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山、东有鼓山、西有旗山)、“两江四岸”(闽江、乌龙江),从侯官古渡通江达海,延伸闽江口、直至福清湾的城市发展大格局。

一是加强近山、临水、滨海等重要界面管控,推动城市建筑与山水景观有机融合,引导城市景观从“小山水”走向“大山海”。

二是强化闽江、乌龙江等通风廊道和闽江口、三江口等风口地带的建设管控,“串山连水”打造集风廊、水廊、绿廊于一身的城市“新风系统”,让城市降温、降碳、更“透气”。

三是立足福州海滨、山水、古厝、温泉等禀赋,精心打造“文化中轴”“诗画闽江”“魅力海滨”三条轴线,打造全域生态旅游市,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3.聚焦优化布局、提质增效,全面拓展更富活力的产业发展空间

《规划》以保障实体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重点,进一步夯实空间支撑,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各类园区为载体,引导优势产业向重点产业功能区集中集聚,推动连片开发建设,提高产业用地使用效率。

二是支撑科创载体建设。以东南(福建)科学城为重点,联动福兴经济开发区、高新区、软件园等园区和福州新区,打造环城科创走廊和辐射东南沿海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会。

三是强化实体经济空间保障。探索多方式供地、土地用途兼容和空间复合利用等用地保障机制,划定不少于200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控制线。

4.坚持以人为本、为民建城,全力打造更高品质、更有温度的有福之州

按照《规划》,福州聚焦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优化空间资源配置,不断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完善城市功能布局,努力形成有品质、有温度、多元化、全覆盖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加快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

一方面,统筹布局重大公共服务及功能型设施,强化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服务空间供给,打造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15分钟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30分钟城镇工作生活圈,加快构建优质均衡、便捷可享的公共服务体系。

另一方面,树立“城市家具”理念,兼顾美观与实用,系统优化城市各类设施建筑标高、色系、立面等元素,以“绣花功夫”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塑造高品位城市公共空间,努力实现建筑可阅读、街道可漫步、城市可回忆。

有福之州,未来可期。

来源:福州新闻微信公众号

编辑:黄国伟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description] => [thumb] => [{"url":"\/a\/10001\/202412\/9d97a8415a51de70a84a93d64b6af992.jpeg","id":"2905967"}] [url] => /p/396436.html [all_pv] => 879 [pages] => 1 [author] => [terms] => Array ( [4] => Array ( [0] => 福视悦动 ) ) [menu] => 2078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article_thumb] => https://www.zohi.tv/a/10001/202412/9d97a8415a51de70a84a93d64b6af992.jpeg ) 1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发布!未来的福州将是这样→

2024-12-27 22:36   福视悦动  

27日下午,福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新闻发布会。未来,福州将怎么发展?一起来了解。

一、《规划》总体情况

根据12月9日国务院批复,福州的城市性质是福建省省会、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核心功能定位是东南沿海对外开放门户、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以及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地。

目标愿景是到2035年,生态山水之城、海丝魅力之都、人文有福之州的气质神韵充分彰显,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基本实现,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

《规划》整体构建“一主一副、双轴两翼、五廊一区”的福州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一主一副”,以福州中心城区和福清市区分别作为市域主、副中心;

“双轴两翼”,通过建设沿江和滨海两条发展轴,串联北翼罗源湾地区和南翼福清湾、江阴湾地区;

“五廊一区”,打造五条山海生态廊道(禾山-大笔架山、长龙尖峰山-白云山、莲花山-鼓山-闽江口、旗山-南阳山、灵石山-江阴湾),以及西部山地生态涵养和绿色发展区。

《规划》统筹划定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到2035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42.13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26.72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5082.05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控制在1000.63平方千米以内,进一步夯实永续发展的基础。

二、《规划》的主要特点

1.注重传承文脉、厚植底蕴,塑造更有气韵的历史文化名城

《规划》衔接《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进一步健全分类保护传承体系,系统谋划推进新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

一是保护好历史城区格局和风貌,特别是山水格局、城垣遗存和走向、历史路网和水网格局。

二是保护好23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133个传统村落,整体保存历史文化遗存、镇村格局和传统风貌。

三是保护好5处历史文化街区、8处历史文化风貌区、13处历史建筑群。同时,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景观视廊的保护,适度降低历史城区和环境协调区建设总量,持续彰显名城格局肌理和风貌特色。

2.突出显山露水、错落有致,打造更加秀美的海滨城市、山水城市

《规划》着力统筹好山、水、海、城之间的关系,在传承延续“三山两塔一条江”古城格局的基础上,进一步画好这幅绝美的“山水画”“滨海图”,以更宽视野打造囊括“外四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山、东有鼓山、西有旗山)、“两江四岸”(闽江、乌龙江),从侯官古渡通江达海,延伸闽江口、直至福清湾的城市发展大格局。

一是加强近山、临水、滨海等重要界面管控,推动城市建筑与山水景观有机融合,引导城市景观从“小山水”走向“大山海”。

二是强化闽江、乌龙江等通风廊道和闽江口、三江口等风口地带的建设管控,“串山连水”打造集风廊、水廊、绿廊于一身的城市“新风系统”,让城市降温、降碳、更“透气”。

三是立足福州海滨、山水、古厝、温泉等禀赋,精心打造“文化中轴”“诗画闽江”“魅力海滨”三条轴线,打造全域生态旅游市,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3.聚焦优化布局、提质增效,全面拓展更富活力的产业发展空间

《规划》以保障实体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重点,进一步夯实空间支撑,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各类园区为载体,引导优势产业向重点产业功能区集中集聚,推动连片开发建设,提高产业用地使用效率。

二是支撑科创载体建设。以东南(福建)科学城为重点,联动福兴经济开发区、高新区、软件园等园区和福州新区,打造环城科创走廊和辐射东南沿海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会。

三是强化实体经济空间保障。探索多方式供地、土地用途兼容和空间复合利用等用地保障机制,划定不少于200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控制线。

4.坚持以人为本、为民建城,全力打造更高品质、更有温度的有福之州

按照《规划》,福州聚焦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优化空间资源配置,不断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完善城市功能布局,努力形成有品质、有温度、多元化、全覆盖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加快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

一方面,统筹布局重大公共服务及功能型设施,强化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服务空间供给,打造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15分钟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30分钟城镇工作生活圈,加快构建优质均衡、便捷可享的公共服务体系。

另一方面,树立“城市家具”理念,兼顾美观与实用,系统优化城市各类设施建筑标高、色系、立面等元素,以“绣花功夫”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塑造高品位城市公共空间,努力实现建筑可阅读、街道可漫步、城市可回忆。

有福之州,未来可期。

来源:福州新闻微信公众号

编辑:黄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