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391144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福州河道:告别污染 迎来“水上福道” [editor] => (责编)庄颖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4-08-09 09:15:37 [createdby] => 10125 [createdip] => 112.54.37.33 [published] => 2024-08-09 09:15:37 [publishedby] => 10125 [modified] => 2024-08-09 09:22:08 [modifiedby] => 10054 [up_line_time] => 0 [down_line_time] => 0 [digg] => 0 [pv] => 711 [virtual_pv] => 456 [virtual_digg] => 0 [click_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0 [recommend] => 0 [audit_step]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audit] => 1 [enablecopyright] => 0 [locktime] => 0 [locker] => 0 [sort] => 0 [watermark] => 0 [is_auto_published]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cdv_id] => [cdv_type] => 0 [content] =>

乘坐“福舟”游船,划开碧绿的福州白马河水面,看着两岸高大的榕树伸出树冠,遮住午后的酷暑,品一杯茉莉花茶,让清香在唇齿间荡漾开来,满满的“松弛感”让人忘却了此时还置身闹市之中。

8月7日,游客乘坐“福舟”游船游览福州白马河。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西湖-白马河-东西河’内河航线全长约6.5公里。2022年后,福州又相继开发打造了三捷河、流花溪、晋安河等各具特色的内河游线路。这些航线串起了西湖、三坊七巷、上下杭等福州的核心景区,是打开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方式。”谈起一条条纵横在繁华闹市区的“水上福道”,福州市水务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客户服务中心主管徐喆昕如数家珍。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福州的内河旅游项目已接待游客超24万人次,节假日里常出现游船供不应求的情况。

作为一座山水之城,福州三面环山,派江吻海,山水相依,河网密布。城区有内河139条,总长超过295公里,水域面积超过10.08平方公里,是国内水网平均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然而,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内河环境一度受到破坏。

87岁的市民林国山在福州西湖边住了大半辈子。他感慨地告诉记者:“福州西湖曾被辛弃疾作词赞誉为‘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却一度因内河污染而淤塞严重、水质恶化。开展水系治理,成为广大市民的迫切期盼。”

8月7日,游客乘坐“福舟”游船游览福州白马河。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症状在水中,根源在岸上,核心是管网,关键在排口。”福州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副主任薛裕彬说,根据这一治水理念,福州近年来在水系综合治理中坚持水岸同治、系统兼治,同步推行清淤、截污、清疏管网、治理污染源和实施城中村改造等,清除河湖污浊,“唤醒”满城碧波。

碧波回归,治理成效如何巩固深化?福州通过机制创新,在2017年成立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整合多个部门的管水权限,实现污水处理厂、管网、内河的“厂网河”一体化管理。

薛裕彬说,依托智慧调度,福州利用闽江涨落潮水位差,对城区内河实施生态补水,每天两次把1650万立方米的闽江水引入城区内河,绕城一圈再出城,做到“把水引进来、让水多起来、让水动起来”,一城“活水”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生态红利。

“这辈子又重见儿时的一汪清水了!”如今,林国山经常来到西湖和白马河畔散步、打太极拳。

在水系综合治理过程中,福州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优化打造水系周边环境,通过种树、修路、亮灯、造景、建园,先后建成滨河林荫绿道680公里,建设串珠公园379个,新建和提升滨河公园绿地5000多亩,让城区水系成了市民家门口的休闲河、幸福河。


来源:新华社
编辑:林昱星 责编:庄颖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description] => [thumb] => [{"url":"\/a\/10001\/202408\/db1ab8b3dfd234bf26616c563e6a8be7.jpeg","id":"2884253"}] [url] => /p/391144.html [all_pv] => 711 [pages] => 1 [author] => [terms] => Array ( [4] => Array ( [0] => 福视悦动 ) ) [menu] => 2078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article_thumb] => https://www.zohi.tv/a/10001/202408/db1ab8b3dfd234bf26616c563e6a8be7.jpeg ) 1

福州河道:告别污染 迎来“水上福道”

2024-08-09 09:15   福视悦动  

乘坐“福舟”游船,划开碧绿的福州白马河水面,看着两岸高大的榕树伸出树冠,遮住午后的酷暑,品一杯茉莉花茶,让清香在唇齿间荡漾开来,满满的“松弛感”让人忘却了此时还置身闹市之中。

8月7日,游客乘坐“福舟”游船游览福州白马河。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西湖-白马河-东西河’内河航线全长约6.5公里。2022年后,福州又相继开发打造了三捷河、流花溪、晋安河等各具特色的内河游线路。这些航线串起了西湖、三坊七巷、上下杭等福州的核心景区,是打开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方式。”谈起一条条纵横在繁华闹市区的“水上福道”,福州市水务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客户服务中心主管徐喆昕如数家珍。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福州的内河旅游项目已接待游客超24万人次,节假日里常出现游船供不应求的情况。

作为一座山水之城,福州三面环山,派江吻海,山水相依,河网密布。城区有内河139条,总长超过295公里,水域面积超过10.08平方公里,是国内水网平均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然而,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内河环境一度受到破坏。

87岁的市民林国山在福州西湖边住了大半辈子。他感慨地告诉记者:“福州西湖曾被辛弃疾作词赞誉为‘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却一度因内河污染而淤塞严重、水质恶化。开展水系治理,成为广大市民的迫切期盼。”

8月7日,游客乘坐“福舟”游船游览福州白马河。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症状在水中,根源在岸上,核心是管网,关键在排口。”福州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副主任薛裕彬说,根据这一治水理念,福州近年来在水系综合治理中坚持水岸同治、系统兼治,同步推行清淤、截污、清疏管网、治理污染源和实施城中村改造等,清除河湖污浊,“唤醒”满城碧波。

碧波回归,治理成效如何巩固深化?福州通过机制创新,在2017年成立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整合多个部门的管水权限,实现污水处理厂、管网、内河的“厂网河”一体化管理。

薛裕彬说,依托智慧调度,福州利用闽江涨落潮水位差,对城区内河实施生态补水,每天两次把1650万立方米的闽江水引入城区内河,绕城一圈再出城,做到“把水引进来、让水多起来、让水动起来”,一城“活水”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生态红利。

“这辈子又重见儿时的一汪清水了!”如今,林国山经常来到西湖和白马河畔散步、打太极拳。

在水系综合治理过程中,福州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优化打造水系周边环境,通过种树、修路、亮灯、造景、建园,先后建成滨河林荫绿道680公里,建设串珠公园379个,新建和提升滨河公园绿地5000多亩,让城区水系成了市民家门口的休闲河、幸福河。


来源:新华社
编辑:林昱星 责编:庄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