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357333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福州内河如何实现绿水长流? [editor] => (编辑)叶虹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3-10-30 09:35:57 [createdby] => 10025 [createdip] => 112.54.37.33 [published] => 2023-10-30 09:35:57 [publishedby] => 10025 [modified] => 2023-10-30 16:39:10 [modifiedby] => 10034 [up_line_time] => 0 [down_line_time] => 0 [digg] => 0 [pv] => 1836 [virtual_pv] => 440 [virtual_digg] => 0 [click_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0 [recommend] => 0 [audit_step]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audit] => 1 [enablecopyright] => 0 [locktime] => 0 [locker] => 0 [sort] => 0 [watermark] => 0 [is_auto_published]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cdv_id] => [cdv_type] => 0 [content] =>

福州荣获首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创新实施城市水系治理工程”是一大亮点。

2016年初以来,福州遵循“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条块结合、齐抓共治”的治水方略,掀起新一轮水系综合治理,走出了一条从治水、管水到兴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福州水系治理经验得到广泛推广,吸引了14个省份、46个城市前来考察学习。如今的福州城碧波常驻,更有福舟悠游碧波之上,人水和谐共生的诗意生态画卷,在榕城大地铺展绵延。

“水上福道”已成为福州的一张新名片。

治水

水岸同治满城碧波

位于仓山区的流花溪全长约4.4公里。未改造前,流花溪的垃圾阻塞河道,水体黑臭。在水系综合治理中,流花溪的淤泥被清走,河道拓宽为15米到80米,并连通了洪湾河、浦上河、台屿河、乌龙江,沿河两岸埋设了8.7公里长的截污管。如今的流花溪碧波潺潺,两岸绿树掩映、鸟语花香,沿岸公园里市民可惬意地休闲。

“症状在水中,根源在岸上,核心是管网,关键在排口”,根据这一治水理念,福州在水系综合治理中坚持水岸同治、系统兼治,水中、岸上同步推行清淤、截污、清疏管网、治理污染源和实施城中村改造等,让河道褪去污浊,“唤醒”满城碧波。

2017年,城区44条黑臭水体全面消除;2018年,福州获评首批“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如今,福州121条内河建成开放,总长度超过250公里。

在水系综合治理过程中,福州还优化打造水系周边环境,通过种树、修路、亮灯、造景、建园,先后建成滨河林荫绿道680公里,建设串珠公园379个,新建和提升滨河公园绿地5000多亩,让城区水系成了市民家门口的休闲河、幸福河。

河长制主题公园是引导市民“护河爱水”的重要阵地。

管水

机制创新 绿水长流

如今,“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城区水系,已成为福州一道靓丽的风景。

碧波回归之初,有市民曾怀疑治理成效能否持续。在水系综合治理中,福州通过机制创新,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PPP模式是福州引入的治水新模式。福州将城区内河水系分成7个水系治理PPP项目包,通过招标,国内一批优秀治水专业团队对7个项目包“分片包干”,在为期15年的项目周期中,福州邀请第三方逐年评估付费,对治水团队实施设计、施工、运营的治水全过程考核,实现水系综合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2017年3月,福州成立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这是福州城区水系综合治理的一大创举。联排联调中心整合多个部门的管水权限,实现污水处理厂、管网、内河的“厂网河”一体化管理。

依托智慧调度,福州利用闽江涨落潮水位差,对城区内河实施生态补水,每天两次把1650万立方米的闽江水引入城区内河,绕城一圈再出城,日常内河流速保持在0.2米/秒以上,做到“把水引进来、让水多起来、让水动起来”,一城“活水”成为市民游逛内河的一道生态景观。

为了实现内河“长治久清”,福州在推行“政企”双河长制、每月14日开展“河长日”活动的同时,积极组建“民间河长”队伍,广泛开展“护河爱水,清洁家园”行动,一系列治水管水机制、社会力量参与机制的创新,让榕城绿水长流。

兴水

福舟悠游带火文旅

中秋国庆假期,南公园—瀛洲河游线正式启航,让“水上福道”通到了福州三宝城。

治水成效持续巩固和提升,如何让满城碧波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福州把目光投向了水上文旅开发,着力打响“福舟悠游”内河文旅品牌,做大兴水文章。

从最早的白马河游线,到白马河—东西河游线,再到西湖—白马河—东西河游线,一条白马河见证了福州内河游船航迹的延伸。2022年初以来,福州相继开发打造了三捷河、流花溪、晋安河、琴亭湖、晋安湖等各具特色的内河游线。

与此同时,一年多来,水上嘉年华龙舟巡回赛在城区多条内河举行,为市民游客带去流动的亲水盛宴。

生态好、福韵浓的内河游线,被市民亲切地称为“水上福道”。丰富的文化休闲体验,让“水上福道”成为游客游逛福州的热门打卡地,节假日里常出现游船供不应求的场面,吸引央视《新闻联播》等栏目重点报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做大内河文旅的同时,福州注重河湖生态环境保护,目前城区内河投放各类型游船200艘以上,其中清洁能源类型的电动游船是主力。

“百里水上福道,千年闽都画卷”,目前福州已打造内河文旅游线50多公里。根据规划,到2025年,百公里水上福道基本构建完成。在可持续发展的路上,福州内河文旅正谱写新的篇章。


来源:福州晚报
编辑:叶虹 责编:庄颖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description] => [thumb] => [{"url":"\/a\/thumb\/10001\/202310\/57b2844c9d6a3b995b60eb058321e322.jpeg@w616_h462.jpeg","id":"2723133"}] [url] => /p/357333.html [all_pv] => 1836 [pages] => 1 [author] => [terms] => Array ( [2] => Array ( [0] => 福州 [1] => 内河 [2] => 水系 [3] => 治水 [4] => 城区 ) [4] => Array ( [0] => 福视悦动 ) ) [menu] => 226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article_thumb] => https://www.zohi.tv/a/thumb/10001/202310/57b2844c9d6a3b995b60eb058321e322.jpeg@w616_h462.jpeg ) 1

福州内河如何实现绿水长流?

2023-10-30 09:35   福视悦动  

福州荣获首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创新实施城市水系治理工程”是一大亮点。

2016年初以来,福州遵循“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条块结合、齐抓共治”的治水方略,掀起新一轮水系综合治理,走出了一条从治水、管水到兴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福州水系治理经验得到广泛推广,吸引了14个省份、46个城市前来考察学习。如今的福州城碧波常驻,更有福舟悠游碧波之上,人水和谐共生的诗意生态画卷,在榕城大地铺展绵延。

“水上福道”已成为福州的一张新名片。

治水

水岸同治满城碧波

位于仓山区的流花溪全长约4.4公里。未改造前,流花溪的垃圾阻塞河道,水体黑臭。在水系综合治理中,流花溪的淤泥被清走,河道拓宽为15米到80米,并连通了洪湾河、浦上河、台屿河、乌龙江,沿河两岸埋设了8.7公里长的截污管。如今的流花溪碧波潺潺,两岸绿树掩映、鸟语花香,沿岸公园里市民可惬意地休闲。

“症状在水中,根源在岸上,核心是管网,关键在排口”,根据这一治水理念,福州在水系综合治理中坚持水岸同治、系统兼治,水中、岸上同步推行清淤、截污、清疏管网、治理污染源和实施城中村改造等,让河道褪去污浊,“唤醒”满城碧波。

2017年,城区44条黑臭水体全面消除;2018年,福州获评首批“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如今,福州121条内河建成开放,总长度超过250公里。

在水系综合治理过程中,福州还优化打造水系周边环境,通过种树、修路、亮灯、造景、建园,先后建成滨河林荫绿道680公里,建设串珠公园379个,新建和提升滨河公园绿地5000多亩,让城区水系成了市民家门口的休闲河、幸福河。

河长制主题公园是引导市民“护河爱水”的重要阵地。

管水

机制创新 绿水长流

如今,“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城区水系,已成为福州一道靓丽的风景。

碧波回归之初,有市民曾怀疑治理成效能否持续。在水系综合治理中,福州通过机制创新,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PPP模式是福州引入的治水新模式。福州将城区内河水系分成7个水系治理PPP项目包,通过招标,国内一批优秀治水专业团队对7个项目包“分片包干”,在为期15年的项目周期中,福州邀请第三方逐年评估付费,对治水团队实施设计、施工、运营的治水全过程考核,实现水系综合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2017年3月,福州成立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这是福州城区水系综合治理的一大创举。联排联调中心整合多个部门的管水权限,实现污水处理厂、管网、内河的“厂网河”一体化管理。

依托智慧调度,福州利用闽江涨落潮水位差,对城区内河实施生态补水,每天两次把1650万立方米的闽江水引入城区内河,绕城一圈再出城,日常内河流速保持在0.2米/秒以上,做到“把水引进来、让水多起来、让水动起来”,一城“活水”成为市民游逛内河的一道生态景观。

为了实现内河“长治久清”,福州在推行“政企”双河长制、每月14日开展“河长日”活动的同时,积极组建“民间河长”队伍,广泛开展“护河爱水,清洁家园”行动,一系列治水管水机制、社会力量参与机制的创新,让榕城绿水长流。

兴水

福舟悠游带火文旅

中秋国庆假期,南公园—瀛洲河游线正式启航,让“水上福道”通到了福州三宝城。

治水成效持续巩固和提升,如何让满城碧波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福州把目光投向了水上文旅开发,着力打响“福舟悠游”内河文旅品牌,做大兴水文章。

从最早的白马河游线,到白马河—东西河游线,再到西湖—白马河—东西河游线,一条白马河见证了福州内河游船航迹的延伸。2022年初以来,福州相继开发打造了三捷河、流花溪、晋安河、琴亭湖、晋安湖等各具特色的内河游线。

与此同时,一年多来,水上嘉年华龙舟巡回赛在城区多条内河举行,为市民游客带去流动的亲水盛宴。

生态好、福韵浓的内河游线,被市民亲切地称为“水上福道”。丰富的文化休闲体验,让“水上福道”成为游客游逛福州的热门打卡地,节假日里常出现游船供不应求的场面,吸引央视《新闻联播》等栏目重点报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做大内河文旅的同时,福州注重河湖生态环境保护,目前城区内河投放各类型游船200艘以上,其中清洁能源类型的电动游船是主力。

“百里水上福道,千年闽都画卷”,目前福州已打造内河文旅游线50多公里。根据规划,到2025年,百公里水上福道基本构建完成。在可持续发展的路上,福州内河文旅正谱写新的篇章。


来源:福州晚报
编辑:叶虹 责编:庄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