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331566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全球首次!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 [editor] => (编辑)黄国伟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3-06-03 10:56:53 [createdby] => 10270 [createdip] => 112.54.37.33 [published] => 2023-06-03 10:56:56 [publishedby] => 10270 [modified] => 2023-06-03 11:05:27 [modifiedby] => 10054 [up_line_time] => 0 [down_line_time] => 0 [digg] => 0 [pv] => 1371 [virtual_pv] => 408 [virtual_digg] => 0 [click_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0 [recommend] => 0 [audit_step]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audit] => 1 [enablecopyright] => 0 [locktime] => 0 [locker] => 0 [sort] => 0 [watermark] => 0 [is_auto_published]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cdv_id] => 01887f2323fbc001000056dd3bfdb671 [cdv_type] => 1 [content] =>

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海试现场。(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供图)

昨日,在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一项“全球首次”在此诞生。由东方电气集团与深圳大学/四川大学谢和平院士团队联合开展的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海上中试获得成功,这不仅破解了近半世纪的世界性难题,更打开了低成本绿氢生产的大门,向世界展示零碳能源的中国方案!

5月27日,中国工程院专家组一行登上全球首套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的漂浮式海上制氢平台——“东福一号”,开展现场考察。在经受了8级大风、1米高海浪、暴雨等海洋环境的考验后,“东福一号”连续稳定运行超过10天。“今天考察组正式确认海试成功!”海试组织方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刘泰生说。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氢矿,发展氢能一直是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选择。“以海水制氢主要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介绍,间接制氢本质上是淡水制氢,目前已在德国、荷兰、挪威、日本、英国及我国大连等地开展规模化示范工程项目,但这类技术存在严重依赖大规模淡化设备、工艺流程复杂等高成本问题。

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技术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初被提出后,一直未有突破。2022年11月30日,谢和平院士团队在《Nature》(自然)正刊发表海水制氢原创性成果。论文发表仅16天后,东方电气便专项投入研发经费与院士团队联盟合作。这次海试成功标志着由中国科学家开创的全新原理与技术,打破了世界依靠纯水制氢的传统模式。

比起技术的创新突破,把海水变成氢能的“低成本”更令人振奋。此项目省去海水淡化、海水输运等环节,成本大幅降低。

谢和平院士表示,通过将取之不尽的海水资源直接制氢,并结合海上风电技术,将改变未来全球的能源开发路径。

更值得期待的是,除了海水,此项目的原理和技术还可应用于油田采油废水、工业废水、火电厂废水、城市生活废水等非淡水直接电解制氢。“应用范围广泛,市场空间巨大,预计可带动数百亿元级氢能产业链。”刘泰生说。

“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去年8月底落地福州,12月引进此项目,今年3月初‘东福一号’运抵兴化湾试验基地小试,从引进项目到海试成功仅半年时间。”刘泰生表示,本次海试的关键设备——“东福一号”和10MW海上风电机组等均为福建制造,未来将继续联合院士团队,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建设“海上福建”“海上福州”贡献力量。


来源:福州日报
编辑:黄国伟 责编:庄颖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description] => [thumb] => [{"url":"\/a\/10001\/202306\/bc19dc92d292a8743f5416bb2f014420.jpeg","id":"2630595"}] [url] => /p/331566.html [all_pv] => 1371 [pages] => 1 [author] => [terms] => Array ( [4] => Array ( [0] => 福视悦动 ) [2] => Array ( [0] => 制氢 [1] => 海水 [2] => 海试 [3] => 海上 [4] => 院士 ) ) [menu] => 226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article_thumb] => https://www.zohi.tv/a/10001/202306/bc19dc92d292a8743f5416bb2f014420.jpeg ) 1

全球首次!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

2023-06-03 10:56   福视悦动  

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海试现场。(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供图)

昨日,在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一项“全球首次”在此诞生。由东方电气集团与深圳大学/四川大学谢和平院士团队联合开展的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海上中试获得成功,这不仅破解了近半世纪的世界性难题,更打开了低成本绿氢生产的大门,向世界展示零碳能源的中国方案!

5月27日,中国工程院专家组一行登上全球首套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的漂浮式海上制氢平台——“东福一号”,开展现场考察。在经受了8级大风、1米高海浪、暴雨等海洋环境的考验后,“东福一号”连续稳定运行超过10天。“今天考察组正式确认海试成功!”海试组织方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刘泰生说。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氢矿,发展氢能一直是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选择。“以海水制氢主要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介绍,间接制氢本质上是淡水制氢,目前已在德国、荷兰、挪威、日本、英国及我国大连等地开展规模化示范工程项目,但这类技术存在严重依赖大规模淡化设备、工艺流程复杂等高成本问题。

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技术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初被提出后,一直未有突破。2022年11月30日,谢和平院士团队在《Nature》(自然)正刊发表海水制氢原创性成果。论文发表仅16天后,东方电气便专项投入研发经费与院士团队联盟合作。这次海试成功标志着由中国科学家开创的全新原理与技术,打破了世界依靠纯水制氢的传统模式。

比起技术的创新突破,把海水变成氢能的“低成本”更令人振奋。此项目省去海水淡化、海水输运等环节,成本大幅降低。

谢和平院士表示,通过将取之不尽的海水资源直接制氢,并结合海上风电技术,将改变未来全球的能源开发路径。

更值得期待的是,除了海水,此项目的原理和技术还可应用于油田采油废水、工业废水、火电厂废水、城市生活废水等非淡水直接电解制氢。“应用范围广泛,市场空间巨大,预计可带动数百亿元级氢能产业链。”刘泰生说。

“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去年8月底落地福州,12月引进此项目,今年3月初‘东福一号’运抵兴化湾试验基地小试,从引进项目到海试成功仅半年时间。”刘泰生表示,本次海试的关键设备——“东福一号”和10MW海上风电机组等均为福建制造,未来将继续联合院士团队,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建设“海上福建”“海上福州”贡献力量。


来源:福州日报
编辑:黄国伟 责编:庄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