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246207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福州十大举措推进科创走廊再提升 [editor] => (编辑)黄国伟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2-03-03 09:44:00 [createdby] => 10270 [createdip] => 112.54.37.33 [published] => 2022-03-03 09:44:04 [publishedby] => 10270 [modified] => 2022-03-03 09:50:25 [modifiedby] => 10054 [up_line_time] => 0 [down_line_time] => 0 [digg] => 0 [pv] => 1574 [virtual_pv] => 475 [virtual_digg] => 0 [click_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0 [recommend] => 0 [audit_step]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audit] => 1 [enablecopyright] => 0 [locktime] => 0 [locker] => 0 [sort] => 0 [watermark] => 0 [is_auto_published]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cdv_id] => 017f4d6f7597c0010000a3cb53e94053 [cdv_type] => 1 [content] =>

近日,福州科创走廊建设项目指挥部印发了《2022年福州市科创走廊建设工作方案》,进一步推进福州科创走廊建设。

《方案》确定了中国福建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十里创客水街、福建工程学院科创园等22个重点项目清单。

新增载体面积

100万平方米以上

力争2022年,科创走廊片区内新增载体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新增各类科创平台40家以上;打响“好年华·聚福州”引才品牌。立足在榕高校,面向全国高校,全年组织开展至少12场“好年华 聚福州”校园引才、政策宣讲活动。

十大举措推进

科创走廊再提升

聚焦发展方向。重点梳理各园区、各科创空间的产业、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情况,提炼出一批在细分领域有突出成绩的企业,出台差异化扶持政策,鼓励各科创走廊片区做精品、做特色。

加强城区联动发展。加强科学城与鼓楼、台江、仓山、晋安等老城区联动发展,推动科学城科技创新成果,以及福大科技园等高校、科研院所孵化器平台毕业的企业落地科创走廊。通过“龙头企业+高校”“龙头企业+科研院所”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自建产学研体系等方式,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积极探索聘请科学城高校相关学院院长、科研院所主任,在我市科创走廊片区担任首席科技官;完善“揭榜挂帅”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吸引更多科学城高校、科研院所的优秀科技成果在科创走廊落地转化。

推进载体建设。整合低效利用的土地和建筑空间,加快推进软件园D区、福大怡山校区科技孵化中心、台江区数智港项目、晋安福建工程学院科创园等重点项目建设。

培育创新主体。加强对潜力企业的摸底排查,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训辅导,鼓励高校、科研院所技术团队,围绕产业新赛道布局创新创业,加强对创业团队的辅导,培育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主体。2022年认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

加快人才引育。突出人才优先,加快推进闽都院士村等人才科创特色平台建设,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深化柔性引才机制,实施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引进计划,吸纳各地高校毕业生来榕创业就业。以高技能人才为重点,构建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培育体系,加强创新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不断提升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匹配度、融合度。

推进“双创”载体建设。围绕产业新赛道布局,配套建设一批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加快“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2022年新增“双创”载体25家。

完善研发公共平台建设。加大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行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培育。2022年新增研发公共平台18家。

强化金融支持。加强科创走廊内的项目、企业融资需求对接服务,强化对企业上市辅导、支持。通过利用“三创园”产业发展基金、成果转化基金、科创走廊金融支持基金等现有基金,以及鼓励市、区两级国企成立国企产业基金等方式,进一步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加大对科创走廊内初创企业金融支持。

加强招商引资。紧扣科创走廊发展定位,完善市县企联合招商机制,用活国有企业招商平台,瞄准大型央企国企、知名跨国企业、头部科创企业和大院大所,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鼓励县区通过委托招商方式指定园区、地块,委托市直招商部门、市属国企精准引进目标项目,提升招商效率与质量。

探索模式创新。相关市直部门和县区要在创新主体培育、人才引培、载体建设、成果转化、招商引资等方面,探索新模式、新举措,及时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注重大数据、数字化场景等技术的应用。


来源:福州晚报
编辑:黄国伟 责编:林真贞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description] => [thumb] => [{"url":"\/a\/10001\/202203\/82289641847a210ec5a3c6068f742847.jpeg","id":"2238138"}] [url] => /p/246207.html [all_pv] => 1574 [pages] => 1 [author] => [terms] => Array ( [4] => Array ( [0] => 福视悦动 ) [2] => Array ( [0] => 科创 [1] => 走廊 [2] => 高校 [3] => 人才 [4] => 企业 ) ) [menu] => 226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article_thumb] => https://www.zohi.tv/a/10001/202203/82289641847a210ec5a3c6068f742847.jpeg ) 1

福州十大举措推进科创走廊再提升

2022-03-03 09:44   福视悦动  

近日,福州科创走廊建设项目指挥部印发了《2022年福州市科创走廊建设工作方案》,进一步推进福州科创走廊建设。

《方案》确定了中国福建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十里创客水街、福建工程学院科创园等22个重点项目清单。

新增载体面积

100万平方米以上

力争2022年,科创走廊片区内新增载体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新增各类科创平台40家以上;打响“好年华·聚福州”引才品牌。立足在榕高校,面向全国高校,全年组织开展至少12场“好年华 聚福州”校园引才、政策宣讲活动。

十大举措推进

科创走廊再提升

聚焦发展方向。重点梳理各园区、各科创空间的产业、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情况,提炼出一批在细分领域有突出成绩的企业,出台差异化扶持政策,鼓励各科创走廊片区做精品、做特色。

加强城区联动发展。加强科学城与鼓楼、台江、仓山、晋安等老城区联动发展,推动科学城科技创新成果,以及福大科技园等高校、科研院所孵化器平台毕业的企业落地科创走廊。通过“龙头企业+高校”“龙头企业+科研院所”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自建产学研体系等方式,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积极探索聘请科学城高校相关学院院长、科研院所主任,在我市科创走廊片区担任首席科技官;完善“揭榜挂帅”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吸引更多科学城高校、科研院所的优秀科技成果在科创走廊落地转化。

推进载体建设。整合低效利用的土地和建筑空间,加快推进软件园D区、福大怡山校区科技孵化中心、台江区数智港项目、晋安福建工程学院科创园等重点项目建设。

培育创新主体。加强对潜力企业的摸底排查,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训辅导,鼓励高校、科研院所技术团队,围绕产业新赛道布局创新创业,加强对创业团队的辅导,培育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主体。2022年认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

加快人才引育。突出人才优先,加快推进闽都院士村等人才科创特色平台建设,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深化柔性引才机制,实施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引进计划,吸纳各地高校毕业生来榕创业就业。以高技能人才为重点,构建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培育体系,加强创新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不断提升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匹配度、融合度。

推进“双创”载体建设。围绕产业新赛道布局,配套建设一批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加快“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2022年新增“双创”载体25家。

完善研发公共平台建设。加大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行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培育。2022年新增研发公共平台18家。

强化金融支持。加强科创走廊内的项目、企业融资需求对接服务,强化对企业上市辅导、支持。通过利用“三创园”产业发展基金、成果转化基金、科创走廊金融支持基金等现有基金,以及鼓励市、区两级国企成立国企产业基金等方式,进一步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加大对科创走廊内初创企业金融支持。

加强招商引资。紧扣科创走廊发展定位,完善市县企联合招商机制,用活国有企业招商平台,瞄准大型央企国企、知名跨国企业、头部科创企业和大院大所,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鼓励县区通过委托招商方式指定园区、地块,委托市直招商部门、市属国企精准引进目标项目,提升招商效率与质量。

探索模式创新。相关市直部门和县区要在创新主体培育、人才引培、载体建设、成果转化、招商引资等方面,探索新模式、新举措,及时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注重大数据、数字化场景等技术的应用。


来源:福州晚报
编辑:黄国伟 责编:林真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