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303645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首届中国茶叶交易会“三茶统筹”发展高峰论坛侧记 [editor] => (编辑)强婕宁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2-12-19 15:28:17 [createdby] => 10056 [createdip] => 112.54.37.33 [published] => 2022-12-18 15:28:22 [publishedby] => 10056 [modified] => 2022-12-19 15:42:40 [modifiedby] => 10054 [up_line_time] => 0 [down_line_time] => 0 [digg] => 0 [pv] => 1081 [virtual_pv] => 448 [virtual_digg] => 0 [click_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0 [recommend] => 0 [audit_step]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audit] => 1 [enablecopyright] => 0 [locktime] => 0 [locker] => 0 [sort] => 0 [watermark] => 0 [is_auto_published]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cdv_id] => 018529408a44c0010000015e4d5e8a06 [cdv_type] => 1 [content] =>

“茉莉花茶窨制工艺被列入世界非遗名录对福建而言意义非凡”“从非洲、欧洲到大洋洲,我们带着茉莉花茶沿着‘一带一路’走遍世界”“非遗保护要见人见物见生活,这就要求我们更新观念,让茶走进更广泛人群的日常生活”……在昨日举行的首届中国茶叶交易会“三茶统筹”发展高峰论坛上,来自相关部门、知名高校、企业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共聚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福州,以“保护共同世界遗产,促进全面乡村振兴”为主题,探讨弘扬茶文化、振兴茶产业、发展茶科技的新路径。

高峰论坛上,专家们对做强福州茉莉花茶提出建议。郑帅 摄

传承文化

用心说好非遗故事

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11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该项目的组成部分,发源于福州的茉莉花茶窨制工艺成为我市首个“世界级”非遗。有福之州,再次吸引世界目光。

“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列入世界非遗名录对福建而言意义非凡。”省非遗保护中心非遗保护部主任谭雪刚介绍,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涵盖种茶、采茶、制茶、饮茶茶俗等方面,关注到茶作为一种文化的深刻内涵。

作为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发源地的福州,对茶文化的传承发扬当仁不让。

“保护非遗文化最核心的就是建立一支掌握核心技艺的传承队伍,而队伍的核心就是要建立完备的传承人序列及广泛的传承人群。”谭雪刚说,“另一个方面,非遗保护要见人见物见生活。这就要求我们更新观念,让茶走进更广泛人群的日常生活。”

如何进一步保护并传播茉莉花茶的品牌与文化呢?作为聚焦茶文化的传媒公司,说茶传媒创始人兼CEO赖晓东有不少经验可以分享:“这需要立足福州放眼全国,在全国范围挖掘茶企或茶品类的自身特点,实现既有文化上的深度又有地域上的广度。”

走进生活

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从华侨华人商场入手,逐渐拓展当地消费者,再抢占新式茶饮原料供应市场,我们的市场布局始终立足当地的消费需求,在坚守本业的基础上,做消费者想喝、爱喝的茶。”行业龙头企业——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东铭分享了销售秘诀:以茉莉花茶为核心产品,坚持自主品牌出口,紧跟消费趋势。

针对茶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省科协原党组书记、副主席、国家特色专业茶学带头人杨江帆提出更多设想:“想要让茶文化、茶产业走进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需要广泛探索茶文化的传播新载体,如新式茶饮、大众茶馆、家庭茶空间、福茶驿站、闽茶海丝行等,让茶生活触手可及,才能更好打开茉莉花茶销售市场。”

“从非洲、欧洲到大洋洲,我们带着茉莉花茶沿着‘一带一路’走遍世界。”福建春伦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傅天甫说,要想让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喝上、爱上这杯“福州茶”,需要所有企业的共同努力。

发展产业

提升品质促进振兴

“如果茶产业是一棵树,那么文化是根脉、技术是叶脉,要从外面汲取营养。”在浙江茶业学院执行院长、正高级工程师张士康看来,福州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还需要更多养分。

“我们正在通过标准化工作,更好地保护非遗技术,接下来还会积极推动茉莉花茶、白茶的国际标准制定,为福建茶业乃至全国茶业提供走向世界的有利条件,打造茉莉花茶产业品牌。”省茶标委主任刘绍文表示,从标准视角解读,不仅有利于茉莉花茶窨制工艺的系统性保护,也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

“可以在传承传统加工技术精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创新,研发应用智能监控系统,实现茉莉花茶窨制干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氧气等要素的智能监控。”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建议,通过打造智慧茶产业园实现标准化、智能化、规模化,提升茉莉花茶品质。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维奇建议:“可以建立专门机构,开展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与传承,为相关企业园区提供指导,挖掘遗产地的各种价值和内涵,助力遗产地的生态种植、农产品深加工、文创旅游等全产业链服务,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遗产品牌价值,促进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来源:福州日报
编辑:强婕宁 责编:林真贞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description] => [thumb] => [{"url":"\/a\/10001\/202212\/c91ca0e32909c7dcd9e0930f8d486ea3.jpeg","id":"2520189"}] [url] => /p/303645.html [all_pv] => 1081 [pages] => 1 [author] => [terms] => Array ( [4] => Array ( [0] => 福视悦动 ) ) [menu] => 226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article_thumb] => https://www.zohi.tv/a/10001/202212/c91ca0e32909c7dcd9e0930f8d486ea3.jpeg ) 1

首届中国茶叶交易会“三茶统筹”发展高峰论坛侧记

2022-12-18 15:28   福视悦动  

“茉莉花茶窨制工艺被列入世界非遗名录对福建而言意义非凡”“从非洲、欧洲到大洋洲,我们带着茉莉花茶沿着‘一带一路’走遍世界”“非遗保护要见人见物见生活,这就要求我们更新观念,让茶走进更广泛人群的日常生活”……在昨日举行的首届中国茶叶交易会“三茶统筹”发展高峰论坛上,来自相关部门、知名高校、企业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共聚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福州,以“保护共同世界遗产,促进全面乡村振兴”为主题,探讨弘扬茶文化、振兴茶产业、发展茶科技的新路径。

高峰论坛上,专家们对做强福州茉莉花茶提出建议。郑帅 摄

传承文化

用心说好非遗故事

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11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该项目的组成部分,发源于福州的茉莉花茶窨制工艺成为我市首个“世界级”非遗。有福之州,再次吸引世界目光。

“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列入世界非遗名录对福建而言意义非凡。”省非遗保护中心非遗保护部主任谭雪刚介绍,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涵盖种茶、采茶、制茶、饮茶茶俗等方面,关注到茶作为一种文化的深刻内涵。

作为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发源地的福州,对茶文化的传承发扬当仁不让。

“保护非遗文化最核心的就是建立一支掌握核心技艺的传承队伍,而队伍的核心就是要建立完备的传承人序列及广泛的传承人群。”谭雪刚说,“另一个方面,非遗保护要见人见物见生活。这就要求我们更新观念,让茶走进更广泛人群的日常生活。”

如何进一步保护并传播茉莉花茶的品牌与文化呢?作为聚焦茶文化的传媒公司,说茶传媒创始人兼CEO赖晓东有不少经验可以分享:“这需要立足福州放眼全国,在全国范围挖掘茶企或茶品类的自身特点,实现既有文化上的深度又有地域上的广度。”

走进生活

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从华侨华人商场入手,逐渐拓展当地消费者,再抢占新式茶饮原料供应市场,我们的市场布局始终立足当地的消费需求,在坚守本业的基础上,做消费者想喝、爱喝的茶。”行业龙头企业——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东铭分享了销售秘诀:以茉莉花茶为核心产品,坚持自主品牌出口,紧跟消费趋势。

针对茶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省科协原党组书记、副主席、国家特色专业茶学带头人杨江帆提出更多设想:“想要让茶文化、茶产业走进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需要广泛探索茶文化的传播新载体,如新式茶饮、大众茶馆、家庭茶空间、福茶驿站、闽茶海丝行等,让茶生活触手可及,才能更好打开茉莉花茶销售市场。”

“从非洲、欧洲到大洋洲,我们带着茉莉花茶沿着‘一带一路’走遍世界。”福建春伦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傅天甫说,要想让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喝上、爱上这杯“福州茶”,需要所有企业的共同努力。

发展产业

提升品质促进振兴

“如果茶产业是一棵树,那么文化是根脉、技术是叶脉,要从外面汲取营养。”在浙江茶业学院执行院长、正高级工程师张士康看来,福州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还需要更多养分。

“我们正在通过标准化工作,更好地保护非遗技术,接下来还会积极推动茉莉花茶、白茶的国际标准制定,为福建茶业乃至全国茶业提供走向世界的有利条件,打造茉莉花茶产业品牌。”省茶标委主任刘绍文表示,从标准视角解读,不仅有利于茉莉花茶窨制工艺的系统性保护,也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

“可以在传承传统加工技术精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创新,研发应用智能监控系统,实现茉莉花茶窨制干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氧气等要素的智能监控。”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建议,通过打造智慧茶产业园实现标准化、智能化、规模化,提升茉莉花茶品质。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维奇建议:“可以建立专门机构,开展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与传承,为相关企业园区提供指导,挖掘遗产地的各种价值和内涵,助力遗产地的生态种植、农产品深加工、文创旅游等全产业链服务,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遗产品牌价值,促进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来源:福州日报
编辑:强婕宁 责编:林真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