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351648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汉字里的“中秋” [editor] => (编辑)林昱星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3-09-26 10:03:24 [createdby] => 10006 [createdip] => 112.54.37.33 [published] => 2023-09-26 10:03:25 [publishedby] => 10006 [modified] => 2023-09-26 10:08:56 [modifiedby] => 10006 [up_line_time] => 0 [down_line_time] => 0 [digg] => 0 [pv] => 929 [virtual_pv] => 438 [virtual_digg] => 0 [click_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0 [recommend] => 0 [audit_step]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audit] => 1 [enablecopyright] => 0 [locktime] => 0 [locker] => 0 [sort] => 0 [watermark] => 0 [is_auto_published]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cdv_id] => 018acf2a3efbc0010000712eda2ac72f [cdv_type] => 1 [content]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要到了,我们来说一说汉字里的“中秋”。

“秋”的古字形像蟋蟀。蟋蟀是“秋虫”代表之一,有的地方称蟋蟀为“促织”。昆虫呢喃是秋季最重要的标志,而蟋蟀的鸣叫又是秋虫呢喃的重要标志。如今的“秋”字,表义字符“禾”传达出“庄稼收获”之义,这是秋天最重要的标志性特征之一;关于“火”,有专家说表示秋天禾谷成熟,犹如火灼,也就是“似火的庄稼”。

中国的先民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3个月。因此,每一季也就有了上中下之分。对于“秋季”而言,也就是“初秋”“仲秋”“晚秋”,即农历的七八九3个月。这3个不同的“秋”合在一起,也被称为“三秋”。

需要注意的是,“中秋”与“仲秋”并不相同。“伯仲叔季”是用以称呼人的长幼次序的名称。用在“仲夏”“仲秋”这里,指的是“次序位于中间的”,也就是农历八月。“中秋”则是“处于秋天中间的”,也就是七八九3个月之中的那一天,即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我们所说的“中秋节”,指的正是这一天。因此,中秋节也被称为“八月节”。

中国的特色节日,大多对应着特色食物。中秋节最重要的食物当然是月饼了,地上圆圆的月饼,对应着的是天上圆圆的月亮。“圆”是中国文化系统中的重要符号,意味着“满”,意味着“完全”,还意味着“相聚”,所以,“中秋节”也被称为“团圆节”。“天上月圆”“人间团圆”。如果不团圆,就会惹起人们的相思之情。古往今来,多少文人为此写下了大量感人至深的诗句,流传至今,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林昱星 责编:林真贞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description] => [thumb] => [{"url":"\/a\/10001\/202309\/86924c9b41b04023b86efc96667a1061.jpeg","id":"2701377"}] [url] => /p/351648.html [all_pv] => 929 [pages] => 1 [author] => [terms] => Array ( [4] => Array ( [0] => 福视悦动 ) ) [menu] =>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article_thumb] => https://www.zohi.tv/a/10001/202309/86924c9b41b04023b86efc96667a1061.jpeg ) 1

汉字里的“中秋”

2023-09-26 10:03   福视悦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要到了,我们来说一说汉字里的“中秋”。

“秋”的古字形像蟋蟀。蟋蟀是“秋虫”代表之一,有的地方称蟋蟀为“促织”。昆虫呢喃是秋季最重要的标志,而蟋蟀的鸣叫又是秋虫呢喃的重要标志。如今的“秋”字,表义字符“禾”传达出“庄稼收获”之义,这是秋天最重要的标志性特征之一;关于“火”,有专家说表示秋天禾谷成熟,犹如火灼,也就是“似火的庄稼”。

中国的先民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3个月。因此,每一季也就有了上中下之分。对于“秋季”而言,也就是“初秋”“仲秋”“晚秋”,即农历的七八九3个月。这3个不同的“秋”合在一起,也被称为“三秋”。

需要注意的是,“中秋”与“仲秋”并不相同。“伯仲叔季”是用以称呼人的长幼次序的名称。用在“仲夏”“仲秋”这里,指的是“次序位于中间的”,也就是农历八月。“中秋”则是“处于秋天中间的”,也就是七八九3个月之中的那一天,即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我们所说的“中秋节”,指的正是这一天。因此,中秋节也被称为“八月节”。

中国的特色节日,大多对应着特色食物。中秋节最重要的食物当然是月饼了,地上圆圆的月饼,对应着的是天上圆圆的月亮。“圆”是中国文化系统中的重要符号,意味着“满”,意味着“完全”,还意味着“相聚”,所以,“中秋节”也被称为“团圆节”。“天上月圆”“人间团圆”。如果不团圆,就会惹起人们的相思之情。古往今来,多少文人为此写下了大量感人至深的诗句,流传至今,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林昱星 责编:林真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