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325248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王来文:闽人善线 [editor] => (文化报)吴文星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3-04-23 17:10:21 [createdby] => 10080 [createdip] => 110.84.204.34 [published] => 2023-04-23 17:10:21 [publishedby] => 10080 [modified] => 2023-04-23 17:14:22 [modifiedby] => 10080 [up_line_time] => 0 [down_line_time] => 0 [digg] => 0 [pv] => 1414 [virtual_pv] => 474 [virtual_digg] => 0 [click_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0 [recommend] => 0 [audit_step]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audit] => 1 [enablecopyright] => 1 [locktime] => 0 [locker] => 0 [sort] => 0 [watermark] => 0 [is_auto_published]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cdv_id] => [cdv_type] => 0 [content] =>



        中国传统书画独具韵味,不仅展现了创作者个人艺术风格,而且映射其背后历史渊源、文化质地、以及生命活力。白描艺术作为中国绘画体系中一门绝世独立的艺术语言,已成为中国画的基础与精髓。近年来,福建白描艺术蔚然成风,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福建省美协主席王来文长期致力于白描艺术的研究,是白描复兴的重要倡导者与时代推手。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为葆有高品质的学术眼光、学术追求,王来文主席开办美术界首个纯公益性质的白描艺术精研班,并倾注大量心血。自发布招生启事后,受到美术界高度关注,吸引众多画院专职画师、院校教师及新文艺群体美术人才踊跃报名。为此,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专门录制讲话视频,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预祝王来文白描艺术精研班成功开办。讲话内容如下:


《棕丝为裳》范梦佳  作


《旅人花开未思归》郭鑫  作

《春之鹭岛》胡育光  作

《水仙赋》 蒋亚鹏  作


《花灯十里正迢迢》李韩婧  作


《芦塘戏鹅图》李振  作

《秋雨听荷》 林昆仑  作


《田园系列》林联泰  作


《蓬莱锦衣生趣盎然》林沐阳  

《兰花(一)》  林晓东  作



《静静的午后》林永潮  作


《黄花翠蔓子累累》马晓晴  作


《古城印象》 童亨  作


《风华岁月》 涂军腾  作


《白玫瑰》  王大卫  作


《数叶芭蕉数叶秋》 涂艺泉  作


《草在结它的种子》王晓静  作


《孤生冉冉》王艺寓  作

《归思方悠哉》吴思颖  作


《硕果累累》 肖崇辉  作


《岁月经书》许幼玉  作


《清幽雅韵》 杨幼梅  作

《美味年华(一)》 贠智力  作


《芦花芦苇》 张成  作


《美进东南》张华  作

《芦笙悠扬幸福歌》庄红伟  作


庄培芳 《山花(一)》  作

     我很高兴得知王来文主席举办白描艺术精研班,有这么多学员报名参加,说明大家都认识到举办这个精研班的意义,有志于探索当代中国画白描艺术的创新发展,推动提高福建省中国画创作水平。在此,我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表示热烈祝贺!王来文主席在白描艺术上长期研究,积累深厚,富有经验,他主持这个专题性很强的精研班,付出心力,作出贡献,体现了文艺志愿服务的高尚精神。

这个班称为“白描艺术精研班”,就要体现“精研”二字。从学习、研究到创作都要围绕“精”的要义来展开,这里,我谈一点思考和大家简要交流:

     一是要深入研究和领悟白描的传统精华。白描在中国画传统中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一部中国绘画史,堪称一部线描造型史、线条艺术史,例如“骨法用笔”“应物象形”这些画论讲的都是线造型的特性。线描语言独具东方审美价值,从中发展起来的白描更是于纯粹中彰显精神性价值,于单纯中体现丰富内涵。历史上“描”的理念和“描”的方式因时代环境而立,因画家性格而分,留下许多经典之作。从20世纪以来到当代,中国画坛几代画家在白描上又有了新的开拓,从白描的意境表达到形式风格都有新的发展,其中立足福建画坛并在全国产生影响的陈子奋、郑乃光先生就是重要代表。在我的印象中,陈子奋先生的白描花鸟既工细严谨,在线条中又充满文人的修养,是传承了白描“工”的技法和文人画“文”的精神并融合一体的创新。他的艺术不仅体现了福建白描艺术的高度,也是中国白描艺术新的高度,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研究。王来文先生就从陈子奋先生那里得到许多启悟。希望各位在研修中深入研究白描的传统理论,从文脉入手提高自己的修养。修养加深了,境界也就提升了,笔下功夫就提高了。

     二是要认真观察自然,感悟大自然生命的精深气象。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以白描手法表达物象,首先在于对物象的入微体察。要认真研究花卉、草木、鸟禽等物象的形态特性和形象特征。尽管许多题材已有经典表达,但自然生命的丰富性足以让今人以新的视角去观察和概括,转化为艺术的形象,因此,写生是积累素材并且创造画面的不二法门。同样是梅花,王冕的白描梅花和金农的白描梅花就有完全不同的风仪。福建的花卉草木非常丰富,绿水青山又是花鸟草木的生态世界,希望大家多作写生,尤其是寻找那些历史上表现不多的题材和自己特别倾心的题材,从造型的独特性出发,描绘客观物象的质感和性格,进而达到象外之韵的艺术升华。造型感受对白描而言至关重要,带色彩的画面,无论布白还是开合,略有欠缺之处不易发现,白描则不然,画面中每处形的轮廓和每根线条的走向都在视线之内,因此要通过写生研究物象形的特征,把握线造型的规律。

     三是要多作运笔训练,精练笔线。白描是敏感的艺术,线描的粗细、轻重、虚实、干湿、浓淡、曲直、刚柔等变化构成白描语言的魅力,这些形式语言可以从经典中得来,更要化为自己得心应手的运用。在学习过程中要多研究书法用笔,以书入画,可以提高线条的质量,进而提升作品的艺术品格。有了整体布局的生机情势和线条的“精微入妙”,白描就具有区别于其他绘画样式的神采。

     我的这些浅见仅供大家参考,王来文先生会将大家带进白描艺术的堂奥,也相信大家会珍惜这次精研的机会,创作出一批精湛的作品,为福建美术在新时代的整体精进作出积极的贡献。

谢谢大家。


王来文简介

     福建漳浦人。毕业于福建师大美术学院,教育部首届中国画博士课程班进修。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厦门大学兼职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委,长期担任全国美术展组委会委员、评委,福建省美术大展评委会主任、福建省政府百花文艺奖总评委等职。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description] => 王来文先生会将大家带进白描艺术的堂奥,也相信大家会珍惜这次精研的机会,创作出一批精湛的作品,为福建美术在新时代的整体精进作出积极的贡献。 [thumb] => [{"url":"\/a\/10001\/202304\/ab74d5ed0769f470b75eb670520ce929.jpg","id":"2605698"}] [url] => /p/325248.html [all_pv] => 1414 [pages] => 1 [author] => [terms] => Array ( [2] => Array ( [0] => 白描 [1] => 艺术 [2] => 精研 [3] => 王来文 [4] => 物象 ) ) [menu] =>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article_thumb] => https://www.zohi.tv/a/10001/202304/ab74d5ed0769f470b75eb670520ce929.jpg ) 1

王来文:闽人善线

©原创   2023-04-23 17:10  



        中国传统书画独具韵味,不仅展现了创作者个人艺术风格,而且映射其背后历史渊源、文化质地、以及生命活力。白描艺术作为中国绘画体系中一门绝世独立的艺术语言,已成为中国画的基础与精髓。近年来,福建白描艺术蔚然成风,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福建省美协主席王来文长期致力于白描艺术的研究,是白描复兴的重要倡导者与时代推手。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为葆有高品质的学术眼光、学术追求,王来文主席开办美术界首个纯公益性质的白描艺术精研班,并倾注大量心血。自发布招生启事后,受到美术界高度关注,吸引众多画院专职画师、院校教师及新文艺群体美术人才踊跃报名。为此,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专门录制讲话视频,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预祝王来文白描艺术精研班成功开办。讲话内容如下:


《棕丝为裳》范梦佳  作


《旅人花开未思归》郭鑫  作

《春之鹭岛》胡育光  作

《水仙赋》 蒋亚鹏  作


《花灯十里正迢迢》李韩婧  作


《芦塘戏鹅图》李振  作

《秋雨听荷》 林昆仑  作


《田园系列》林联泰  作


《蓬莱锦衣生趣盎然》林沐阳  

《兰花(一)》  林晓东  作



《静静的午后》林永潮  作


《黄花翠蔓子累累》马晓晴  作


《古城印象》 童亨  作


《风华岁月》 涂军腾  作


《白玫瑰》  王大卫  作


《数叶芭蕉数叶秋》 涂艺泉  作


《草在结它的种子》王晓静  作


《孤生冉冉》王艺寓  作

《归思方悠哉》吴思颖  作


《硕果累累》 肖崇辉  作


《岁月经书》许幼玉  作


《清幽雅韵》 杨幼梅  作

《美味年华(一)》 贠智力  作


《芦花芦苇》 张成  作


《美进东南》张华  作

《芦笙悠扬幸福歌》庄红伟  作


庄培芳 《山花(一)》  作

     我很高兴得知王来文主席举办白描艺术精研班,有这么多学员报名参加,说明大家都认识到举办这个精研班的意义,有志于探索当代中国画白描艺术的创新发展,推动提高福建省中国画创作水平。在此,我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表示热烈祝贺!王来文主席在白描艺术上长期研究,积累深厚,富有经验,他主持这个专题性很强的精研班,付出心力,作出贡献,体现了文艺志愿服务的高尚精神。

这个班称为“白描艺术精研班”,就要体现“精研”二字。从学习、研究到创作都要围绕“精”的要义来展开,这里,我谈一点思考和大家简要交流:

     一是要深入研究和领悟白描的传统精华。白描在中国画传统中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一部中国绘画史,堪称一部线描造型史、线条艺术史,例如“骨法用笔”“应物象形”这些画论讲的都是线造型的特性。线描语言独具东方审美价值,从中发展起来的白描更是于纯粹中彰显精神性价值,于单纯中体现丰富内涵。历史上“描”的理念和“描”的方式因时代环境而立,因画家性格而分,留下许多经典之作。从20世纪以来到当代,中国画坛几代画家在白描上又有了新的开拓,从白描的意境表达到形式风格都有新的发展,其中立足福建画坛并在全国产生影响的陈子奋、郑乃光先生就是重要代表。在我的印象中,陈子奋先生的白描花鸟既工细严谨,在线条中又充满文人的修养,是传承了白描“工”的技法和文人画“文”的精神并融合一体的创新。他的艺术不仅体现了福建白描艺术的高度,也是中国白描艺术新的高度,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研究。王来文先生就从陈子奋先生那里得到许多启悟。希望各位在研修中深入研究白描的传统理论,从文脉入手提高自己的修养。修养加深了,境界也就提升了,笔下功夫就提高了。

     二是要认真观察自然,感悟大自然生命的精深气象。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以白描手法表达物象,首先在于对物象的入微体察。要认真研究花卉、草木、鸟禽等物象的形态特性和形象特征。尽管许多题材已有经典表达,但自然生命的丰富性足以让今人以新的视角去观察和概括,转化为艺术的形象,因此,写生是积累素材并且创造画面的不二法门。同样是梅花,王冕的白描梅花和金农的白描梅花就有完全不同的风仪。福建的花卉草木非常丰富,绿水青山又是花鸟草木的生态世界,希望大家多作写生,尤其是寻找那些历史上表现不多的题材和自己特别倾心的题材,从造型的独特性出发,描绘客观物象的质感和性格,进而达到象外之韵的艺术升华。造型感受对白描而言至关重要,带色彩的画面,无论布白还是开合,略有欠缺之处不易发现,白描则不然,画面中每处形的轮廓和每根线条的走向都在视线之内,因此要通过写生研究物象形的特征,把握线造型的规律。

     三是要多作运笔训练,精练笔线。白描是敏感的艺术,线描的粗细、轻重、虚实、干湿、浓淡、曲直、刚柔等变化构成白描语言的魅力,这些形式语言可以从经典中得来,更要化为自己得心应手的运用。在学习过程中要多研究书法用笔,以书入画,可以提高线条的质量,进而提升作品的艺术品格。有了整体布局的生机情势和线条的“精微入妙”,白描就具有区别于其他绘画样式的神采。

     我的这些浅见仅供大家参考,王来文先生会将大家带进白描艺术的堂奥,也相信大家会珍惜这次精研的机会,创作出一批精湛的作品,为福建美术在新时代的整体精进作出积极的贡献。

谢谢大家。


王来文简介

     福建漳浦人。毕业于福建师大美术学院,教育部首届中国画博士课程班进修。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厦门大学兼职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委,长期担任全国美术展组委会委员、评委,福建省美术大展评委会主任、福建省政府百花文艺奖总评委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