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314694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梁万年:我国新冠疫情已基本结束! [editor] => (编辑)黄国伟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3-02-23 17:41:45 [createdby] => 10270 [createdip] => 112.54.37.33 [published] => 2023-02-23 17:41:51 [publishedby] => 10270 [modified] => 2023-02-23 17:47:18 [modifiedby] => 10270 [up_line_time] => 0 [down_line_time] => 0 [digg] => 0 [pv] => 1639 [virtual_pv] => 468 [virtual_digg] => 0 [click_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1 [recommend] => 0 [audit_step]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audit] => 1 [enablecopyright] => 0 [locktime] => 0 [locker] => 0 [sort] => 0 [watermark] => 0 [is_auto_published]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cdv_id] => 01867d9ca4cfc0010000f34889d949e0 [cdv_type] => 1 [content] =>

疫情走出大流行的标志是什么,又该如何理解“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2月2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介绍,大流行的概念是反映一个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看,疫情的流行强度可以分成四个类别:一类是散发,也就是说这个疾病、这个疫情在人群当中处于散发的状态,也就是常态化的状态;第二个是暴发,在局部的地区或者是单位,或者在某些特定的人群,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的病例;第三个强度指标是流行,即疫情的播散范围很广泛,实现了跨市、跨省的播散;最强的强度是大流行,出现了跨国、跨洲的传播。

2020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态势是大流行。同时,2021年1月底宣布这种疾病的疫情已经构成了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迄今仍然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梁万年表示,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大流行的状态还存在,疾病的危害也是依然存在着。“但是我国的新冠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的决定性胜利,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成功走出大流行,我们创造了一个典范。”

关于走出大流行的标志,梁万年表示,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指标。从疫情防控,特别是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这种疾病的感染率到底处在什么状态,其中有两个关键的感染率:一个是累计的感染率,也就是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定人群当中,在一定的时间内总的感染率;另一个感染率的指标是新发的感染率,比如说每日有多少人新发,在特定的人群中新发了多少人群的感染。

第二个指标是人群对它的免疫水平或者是免疫率,指标就是判断其体内抗体的水平,也就是抗免疫屏障、免疫保护率达到什么状态。

第三个指标是看病原体,就是新冠病毒有没有发生质的、有公共卫生意义的变异。第四个是从医疗卫生供方的角度看,每日的接诊门诊量、住院情况、重症情况、死亡情况,以及整个医疗卫生系统应对的能力。

最后是看整个防控能力,从机制到控制疾病的手段和能力是否基本具备。

谈到“决定性胜利”,梁万年说,对我国来说,它意味着我们已经经受住了这一轮疫情的冲击和考验,建立了比较好的人群免疫屏障。从疫情本身的特点来看,可以说疫情已经基本结束,但不能说是完全结束。现在的感染在我国来看,还处在零星的、局部性的散发状态。


来源:央视新闻、北京日报客户端
编辑:黄国伟 责编:林真贞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description] => [thumb] => [{"url":"\/a\/10001\/202302\/c2cf6322cebce43dfbd37569a12c842b.png","id":"2563452"}] [url] => /p/314694.html [all_pv] => 1639 [pages] => 1 [author] => [terms] => Array ( [4] => Array ( [0] => 福视悦动 ) [2] => Array ( [0] => 疫情 [1] => 感染率 [2] => 流行 [3] => 人群 [4] => 公共卫生 ) ) [menu] => 226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article_thumb] => https://www.zohi.tv/a/10001/202302/c2cf6322cebce43dfbd37569a12c842b.png ) 1

梁万年:我国新冠疫情已基本结束!

2023-02-23 17:41   福视悦动  

疫情走出大流行的标志是什么,又该如何理解“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2月2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介绍,大流行的概念是反映一个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看,疫情的流行强度可以分成四个类别:一类是散发,也就是说这个疾病、这个疫情在人群当中处于散发的状态,也就是常态化的状态;第二个是暴发,在局部的地区或者是单位,或者在某些特定的人群,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的病例;第三个强度指标是流行,即疫情的播散范围很广泛,实现了跨市、跨省的播散;最强的强度是大流行,出现了跨国、跨洲的传播。

2020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态势是大流行。同时,2021年1月底宣布这种疾病的疫情已经构成了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迄今仍然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梁万年表示,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大流行的状态还存在,疾病的危害也是依然存在着。“但是我国的新冠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的决定性胜利,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成功走出大流行,我们创造了一个典范。”

关于走出大流行的标志,梁万年表示,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指标。从疫情防控,特别是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这种疾病的感染率到底处在什么状态,其中有两个关键的感染率:一个是累计的感染率,也就是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定人群当中,在一定的时间内总的感染率;另一个感染率的指标是新发的感染率,比如说每日有多少人新发,在特定的人群中新发了多少人群的感染。

第二个指标是人群对它的免疫水平或者是免疫率,指标就是判断其体内抗体的水平,也就是抗免疫屏障、免疫保护率达到什么状态。

第三个指标是看病原体,就是新冠病毒有没有发生质的、有公共卫生意义的变异。第四个是从医疗卫生供方的角度看,每日的接诊门诊量、住院情况、重症情况、死亡情况,以及整个医疗卫生系统应对的能力。

最后是看整个防控能力,从机制到控制疾病的手段和能力是否基本具备。

谈到“决定性胜利”,梁万年说,对我国来说,它意味着我们已经经受住了这一轮疫情的冲击和考验,建立了比较好的人群免疫屏障。从疫情本身的特点来看,可以说疫情已经基本结束,但不能说是完全结束。现在的感染在我国来看,还处在零星的、局部性的散发状态。


来源:央视新闻、北京日报客户端
编辑:黄国伟 责编:林真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