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255606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乡村振兴,从“一张图”开始 [editor] => (编辑)强婕宁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2-04-12 16:53:53 [createdby] => 10056 [createdip] => 112.54.37.33 [published] => 2022-04-12 16:53:59 [publishedby] => 10056 [modified] => 2022-04-12 16:58:43 [modifiedby] => 10054 [up_line_time] => 0 [down_line_time] => 0 [digg] => 0 [pv] => 1850 [virtual_pv] => 462 [virtual_digg] => 0 [click_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0 [recommend] => 0 [audit_step]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audit] => 1 [enablecopyright] => 0 [locktime] => 0 [locker] => 0 [sort] => 0 [watermark] => 0 [is_auto_published]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cdv_id] => 01801cf9a320c00100001e86ec58ab73 [cdv_type] => 1 [content] =>

这原本是一个“落入俗套”的改造工程:闽侯县小箬乡福田村,决定整治350米长街道立面和两侧景观,解决环境杂乱无章、停车秩序不良等问题。

设计大样出来之时,村干部和村民不满意,认为设计缺乏本土特色,于是临时决定更换规划设计团队。福建农林大学学生创业团队接手后,三天两头往福田村跑,操作无人机采集信息,进村入户了解村民的想法,深挖乡村文化,给福田村的改造带来了另一种可能。

借助数字技术

提升乡村颜值

过去,传统的乡村规划往往会出现数据采集滞后、信息整合力度小、忽视在地民俗文化等弊端,导致这样的规划只适合“纸上画画,墙上挂挂”。

“千村一面,是乡村规划设计要极力避免的问题。”团队带头人、福建省大学生创业之星、福建省九里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柳书常告诉记者,设计出独具福田特色的人居环境,首先要建立在大量数据基础之上,而这有赖于数字技术的加持。

规划前,团队采用“蜂巢模式”无人机实地立体勘测,结合扫描系统,精准采集福田村多方面数据。应对海量原始数据,团队还依靠自主研发的引擎技术,提升数据收集能效比。

“以往采集数据,全靠脚上功夫,现在借助科技,细节更加突出,效率提高近一倍。”柳书常说,数字技术带来的效力,贯穿规划和建设的全周期。“比如在给龙岩市永定区下洋镇做山体公园设计时,为方便村民、施工方看图,我们采用更直观的3D设计建模,直接让建设工期减少了6周到8周。”

利用数字“节约”下来的时间,团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村庄特色文化挖掘上。在福田村,团队将目光聚焦福田建筑与文化特色,设计出镂空福字木质围栏,寓意“福弥心田”,保留村庄质朴本色。“在设计上,我们倾向取材于本地,本土文化就是我们的创作源泉。”柳书常说。

怀揣美好梦想

助力乡村振兴

3年规划100多个村庄、足迹遍及省内50个县(市)区……去年,这家从校园孵化基地工作室走出的初创公司,突破性实现800万元的营收。

今年1月,九里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成为首批入驻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科创中心的企业。“公司发展正好赶上了政策红利。”柳书常说,就大背景而言,从2018年起,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加上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组成后,乡村规划重新“洗牌”。另外,市县两级不断加大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鼓励和扶持力度,各类创新创业赛事接连举办,为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2020年,团队报名参加海峡两岸信息服务创新大赛,对他们来说是个展示与提升的好机会。参赛过程中,团队拿出数字在乡村规划设计上的成功应用案例,与多家企业、专家评委进行交流,得到不少颇具价值的建议。“参加大赛,可以说是醍醐灌顶,我们对项目、公司发展有了更清晰的思路。我们将继续做精做优规划,结合村落特色优势,对相关数据进行全面有效处理,呈现可视化规划效果,助力乡村振兴。”团队成员陈俊杰说。

创业以来的硕果,还体现在办公室靠墙一面的长柜里。柜子中,一本本乡村规划编制整齐排列。“今年上半年,项目都安排满了。”柳书常告诉记者,接下来,公司将作为福建农林大学的教学实践基地,为在校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来源:福州日报
编辑:强婕宁 责编:庄颖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description] => ——福建农林大学学生创业团队的“美丽乡村梦” [thumb] => [{"url":"\/a\/10001\/202204\/caa9788af244c63ba9ccdd9421c18610.jpeg","id":"2288616"}] [url] => /p/255606.html [all_pv] => 1850 [pages] => 1 [author] => [terms] => Array ( [4] => Array ( [0] => 福视悦动 ) ) [menu] => 226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article_thumb] => https://www.zohi.tv/a/10001/202204/caa9788af244c63ba9ccdd9421c18610.jpeg ) 1

乡村振兴,从“一张图”开始

2022-04-12 16:53   福视悦动  

这原本是一个“落入俗套”的改造工程:闽侯县小箬乡福田村,决定整治350米长街道立面和两侧景观,解决环境杂乱无章、停车秩序不良等问题。

设计大样出来之时,村干部和村民不满意,认为设计缺乏本土特色,于是临时决定更换规划设计团队。福建农林大学学生创业团队接手后,三天两头往福田村跑,操作无人机采集信息,进村入户了解村民的想法,深挖乡村文化,给福田村的改造带来了另一种可能。

借助数字技术

提升乡村颜值

过去,传统的乡村规划往往会出现数据采集滞后、信息整合力度小、忽视在地民俗文化等弊端,导致这样的规划只适合“纸上画画,墙上挂挂”。

“千村一面,是乡村规划设计要极力避免的问题。”团队带头人、福建省大学生创业之星、福建省九里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柳书常告诉记者,设计出独具福田特色的人居环境,首先要建立在大量数据基础之上,而这有赖于数字技术的加持。

规划前,团队采用“蜂巢模式”无人机实地立体勘测,结合扫描系统,精准采集福田村多方面数据。应对海量原始数据,团队还依靠自主研发的引擎技术,提升数据收集能效比。

“以往采集数据,全靠脚上功夫,现在借助科技,细节更加突出,效率提高近一倍。”柳书常说,数字技术带来的效力,贯穿规划和建设的全周期。“比如在给龙岩市永定区下洋镇做山体公园设计时,为方便村民、施工方看图,我们采用更直观的3D设计建模,直接让建设工期减少了6周到8周。”

利用数字“节约”下来的时间,团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村庄特色文化挖掘上。在福田村,团队将目光聚焦福田建筑与文化特色,设计出镂空福字木质围栏,寓意“福弥心田”,保留村庄质朴本色。“在设计上,我们倾向取材于本地,本土文化就是我们的创作源泉。”柳书常说。

怀揣美好梦想

助力乡村振兴

3年规划100多个村庄、足迹遍及省内50个县(市)区……去年,这家从校园孵化基地工作室走出的初创公司,突破性实现800万元的营收。

今年1月,九里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成为首批入驻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科创中心的企业。“公司发展正好赶上了政策红利。”柳书常说,就大背景而言,从2018年起,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加上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组成后,乡村规划重新“洗牌”。另外,市县两级不断加大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鼓励和扶持力度,各类创新创业赛事接连举办,为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2020年,团队报名参加海峡两岸信息服务创新大赛,对他们来说是个展示与提升的好机会。参赛过程中,团队拿出数字在乡村规划设计上的成功应用案例,与多家企业、专家评委进行交流,得到不少颇具价值的建议。“参加大赛,可以说是醍醐灌顶,我们对项目、公司发展有了更清晰的思路。我们将继续做精做优规划,结合村落特色优势,对相关数据进行全面有效处理,呈现可视化规划效果,助力乡村振兴。”团队成员陈俊杰说。

创业以来的硕果,还体现在办公室靠墙一面的长柜里。柜子中,一本本乡村规划编制整齐排列。“今年上半年,项目都安排满了。”柳书常告诉记者,接下来,公司将作为福建农林大学的教学实践基地,为在校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来源:福州日报
编辑:强婕宁 责编:庄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