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254088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全市累计下水8台(套)深海装备养殖平台 [editor] => (编辑)强婕宁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2-04-06 10:16:03 [createdby] => 10056 [createdip] => 112.54.37.33 [published] => 2022-04-06 10:16:06 [publishedby] => 10056 [modified] => 2022-04-06 10:18:38 [modifiedby] => 10054 [up_line_time] => 0 [down_line_time] => 0 [digg] => 0 [pv] => 1430 [virtual_pv] => 441 [virtual_digg] => 0 [click_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3 [recommend] => 0 [audit_step]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audit] => 1 [enablecopyright] => 0 [locktime] => 0 [locker] => 0 [sort] => 0 [watermark] => 0 [is_auto_published]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cdv_id] => 017ffca76916c001000089f2e9169cae [cdv_type] => 1 [content] =>

随着“福鲍1号”“定海湾1号”“泰渔1号”等越来越多的渔业“重器”次第投放,福州在深远海智能养殖领域再掀新浪潮。记者3日从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下水8台(套)深海装备养殖平台,其中4台已投入养殖,将福州市渔业生产主战场推进至深至远。

自连江定海湾海平面下沉17余米,“定海湾1号”犹如海里“健身房”,10多万尾瘦身大黄鱼游弋期间,养殖水体上万立方米的巨型网箱为鱼类提供充足的“运动空间”。

“不同于传统塑胶渔排,‘定海湾1号’吃水更深,抗风能力达15级,达到科技含量、生产效率双提升,彻底颠覆艰辛且风险高的传统养殖模式。”福建鑫丰船业公司董事长卢统锋介绍,“定海湾1号”还集成自动投苗、风力发电、4G基站、废水收集、鱼群活动高清监测等技术,仅需两三人就可养殖数以万计的优质深海鱼。

“目前首批大黄鱼已到上市阶段,肉质鲜美、品质接近野生大黄鱼。依托智能化养殖平台,一年可产出优质大黄鱼200吨,这是过去做不到的。”卢统锋说。

海浪声中,新列队“泰渔”系列集结就位,养殖转笼已安装完毕,正在紧锣密鼓地安装网衣,预计上半年将完成投苗进行养殖生产。借科技之力,“泰渔”系列创新采用液压绞车替代电机驱动拉动钢丝绳的方式,实现网箱自动旋转。这项国内首创、已获发明专利的技术优化了养殖平台牵引装置,为渔业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

在福州,随一个个深远海智能养殖平台接连动建投产,“百台万吨”队伍不断壮大,创造了更多的拓展空间。依托装备化智能化,将传统的近海养殖产业延伸到深远海海域,新的出路越发明朗敞亮。

“在推进‘闽投1号’‘乾动1号’加快建造的同时,我们正积极对接闽投深海养殖装备租赁公司,同步探索以租赁形式推进深远海养殖的一套新模式。”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福州在向深远海要“蛋白质”、要效益这一路,已实现“从无到有”向“从有到优”的过渡、迈进,但仍受限于高昂的平台制造成本。如何让先进成果惠及更多养殖企业、养殖户,充分释放深远海渔业巨大潜力,是目前着力探索的部分。

“借平台租赁形式,养殖企业可降本增效近千万元,能极大地提高生产积极性。目前相关项目正在对接中,力争今年建成4台12万立方以上水体平台,争取让更多装备落地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说。

同时,福州市还积极探索养殖平台产权登记制度,在连江县开展平台所有权登记试点工作,力争在全省示范推广。

眼下,福州市渔业从近海走向远海、从粗放走向精细,造就蔚为壮观的“海上牧场”“海上粮仓”,为粮食安全增添了一道保险,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良性循环,开拓全省海洋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来源:福州日报
编辑:强婕宁 责编:庄颖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description] => [thumb] => [{"url":"\/a\/10001\/202204\/ad98864e0141aada8fa90d620f7cc665.png","id":"2280684"}] [url] => /p/254088.html [all_pv] => 1430 [pages] => 1 [author] => [terms] => Array ( [4] => Array ( [0] => 福视悦动 ) ) [menu] => 226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article_thumb] => https://www.zohi.tv/a/10001/202204/ad98864e0141aada8fa90d620f7cc665.png ) 1

全市累计下水8台(套)深海装备养殖平台

2022-04-06 10:16   福视悦动  

随着“福鲍1号”“定海湾1号”“泰渔1号”等越来越多的渔业“重器”次第投放,福州在深远海智能养殖领域再掀新浪潮。记者3日从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下水8台(套)深海装备养殖平台,其中4台已投入养殖,将福州市渔业生产主战场推进至深至远。

自连江定海湾海平面下沉17余米,“定海湾1号”犹如海里“健身房”,10多万尾瘦身大黄鱼游弋期间,养殖水体上万立方米的巨型网箱为鱼类提供充足的“运动空间”。

“不同于传统塑胶渔排,‘定海湾1号’吃水更深,抗风能力达15级,达到科技含量、生产效率双提升,彻底颠覆艰辛且风险高的传统养殖模式。”福建鑫丰船业公司董事长卢统锋介绍,“定海湾1号”还集成自动投苗、风力发电、4G基站、废水收集、鱼群活动高清监测等技术,仅需两三人就可养殖数以万计的优质深海鱼。

“目前首批大黄鱼已到上市阶段,肉质鲜美、品质接近野生大黄鱼。依托智能化养殖平台,一年可产出优质大黄鱼200吨,这是过去做不到的。”卢统锋说。

海浪声中,新列队“泰渔”系列集结就位,养殖转笼已安装完毕,正在紧锣密鼓地安装网衣,预计上半年将完成投苗进行养殖生产。借科技之力,“泰渔”系列创新采用液压绞车替代电机驱动拉动钢丝绳的方式,实现网箱自动旋转。这项国内首创、已获发明专利的技术优化了养殖平台牵引装置,为渔业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

在福州,随一个个深远海智能养殖平台接连动建投产,“百台万吨”队伍不断壮大,创造了更多的拓展空间。依托装备化智能化,将传统的近海养殖产业延伸到深远海海域,新的出路越发明朗敞亮。

“在推进‘闽投1号’‘乾动1号’加快建造的同时,我们正积极对接闽投深海养殖装备租赁公司,同步探索以租赁形式推进深远海养殖的一套新模式。”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福州在向深远海要“蛋白质”、要效益这一路,已实现“从无到有”向“从有到优”的过渡、迈进,但仍受限于高昂的平台制造成本。如何让先进成果惠及更多养殖企业、养殖户,充分释放深远海渔业巨大潜力,是目前着力探索的部分。

“借平台租赁形式,养殖企业可降本增效近千万元,能极大地提高生产积极性。目前相关项目正在对接中,力争今年建成4台12万立方以上水体平台,争取让更多装备落地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说。

同时,福州市还积极探索养殖平台产权登记制度,在连江县开展平台所有权登记试点工作,力争在全省示范推广。

眼下,福州市渔业从近海走向远海、从粗放走向精细,造就蔚为壮观的“海上牧场”“海上粮仓”,为粮食安全增添了一道保险,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良性循环,开拓全省海洋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来源:福州日报
编辑:强婕宁 责编:庄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