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241848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福州加快“丝路海港城”建设 RCEP红利添活力 [editor] => (编辑)强婕宁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2-02-11 10:41:26 [createdby] => 10056 [createdip] => 112.54.37.33 [published] => 2022-02-11 10:41:30 [publishedby] => 10056 [modified] => 2022-02-11 12:48:36 [modifiedby] => 10056 [up_line_time] => 0 [down_line_time] => 0 [digg] => 0 [pv] => 1813 [virtual_pv] => 471 [virtual_digg] => 0 [click_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0 [recommend] => 0 [audit_step]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audit] => 1 [enablecopyright] => 0 [locktime] => 0 [locker] => 0 [sort] => 0 [watermark] => 0 [is_auto_published]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cdv_id] => 017ee6a55a55c001000035c1212afd50 [cdv_type] => 1 [content] =>

跻身中国城市GDP万亿元(人民币,下同)俱乐部后,福州市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并向现代化国际城市迈进。而作为擎起福州现代化国际城市发展新高地的六个城之一,“丝路海港城”正加快推进建设。

2月9日下午,福州市和福建省港口集团签订协议。双方将通过相互参股、盘整资源,推进福州港口高质量发展,打造江阴港集装箱枢纽港,优化整合罗源湾港口资源,科学调整马尾港功能。业界人士10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政企港口合作,将助力福州加快“丝路海港城”建设,推动“海上福州”和世界一流港口建设。

从2022年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可见,今年福州将加快建设江阴港区6号到9号泊位、罗源湾港区6号到7号泊位、罗源牛坑湾围垦等项目,推进“丝路海港城”建设。

福州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也是福州“海丝”文化和沿江向海发展的见证。如今,福州将“丝路海港城”作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要抓手,紧抓临港产业,围绕化工新材料、海上风电、生物和新医药、冶铁建材、不锈钢等优势产业,延链条、扶龙头、铸集群,为城市发展注入蓝色动能。

产业支撑是福州“丝路海港城”建设的出发点。虎年春节假日刚结束,福州“丝路海港城”建设就火力全开,多个产业项目相继动工,包括总投资20亿元的时代聚丙烯深加工项目在罗源县开工,总投资46.32亿元的万华化学(福建)年产80万吨PVC(聚氯乙烯)项目在福清市动建。

作为“丝路海港城”建设的重点项目,福融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工地建设如火如荼。现场施工负责人阎朝洲告诉记者,百余名工人这个春节期间加班加点赶进度,确保今年9月第1条生产线投入试生产。

位于福清市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该项目总投资42亿元,将引进8条由德国布鲁克纳公司制造的世界最先进BOPP/BOPE薄膜生产线,拟打造为全球最大的集智能制造、智慧供应、工业互联网于一体的塑料薄膜生产基地。

加快“丝路海港城”建设,福州后劲足活力显。目前,福州港建成生产性泊位15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69个,形成连片式、集约式和规模化发展格局,已发展成为中国沿海大宗散货中转运输枢纽。2021年,福州港货物吞吐量2.73亿吨,同比增长9.8%,跃升至全国第17位,较上年度排名上升1位。

除了交通优势,侨台优势与政策优势也日益彰显。福州是中国著名侨乡和台胞重要祖籍地,现有海外乡亲40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177个国家和地区。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茂兴认为,广泛汇聚海内外同胞的智慧和力量,争取海内外更多的资金、人才和技术在福州集聚,将加快“丝路海港城”建设。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红利逐渐释放,“丝路海港城”建设更添活力,海陆新航线加快培育。巴拿马籍船舶“高丽桂冠”轮日前抵达福州江阴港集装箱码头,将中国的工艺品、陶瓷、家居配件、鞋子等运往韩国,成为RCEP落地生效后新靠泊福州的虎年“第一船”。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强婕宁 责编:林真贞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description] => [thumb] => [{"url":"\/a\/10001\/202202\/306c758881678d583e78fe371a2e076a.jpeg","id":"2212998"}] [url] => /p/241848.html [all_pv] => 1813 [pages] => 1 [author] => [terms] => Array ( [2] => Array ( [0] => 福州 [1] => 丝路 [2] => 海港 [3] => 建设 [4] => 加快 ) [4] => Array ( [0] => 福视悦动 ) ) [menu] => 226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article_thumb] => https://www.zohi.tv/a/10001/202202/306c758881678d583e78fe371a2e076a.jpeg ) 1

福州加快“丝路海港城”建设 RCEP红利添活力

2022-02-11 10:41   福视悦动  

跻身中国城市GDP万亿元(人民币,下同)俱乐部后,福州市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并向现代化国际城市迈进。而作为擎起福州现代化国际城市发展新高地的六个城之一,“丝路海港城”正加快推进建设。

2月9日下午,福州市和福建省港口集团签订协议。双方将通过相互参股、盘整资源,推进福州港口高质量发展,打造江阴港集装箱枢纽港,优化整合罗源湾港口资源,科学调整马尾港功能。业界人士10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政企港口合作,将助力福州加快“丝路海港城”建设,推动“海上福州”和世界一流港口建设。

从2022年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可见,今年福州将加快建设江阴港区6号到9号泊位、罗源湾港区6号到7号泊位、罗源牛坑湾围垦等项目,推进“丝路海港城”建设。

福州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也是福州“海丝”文化和沿江向海发展的见证。如今,福州将“丝路海港城”作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要抓手,紧抓临港产业,围绕化工新材料、海上风电、生物和新医药、冶铁建材、不锈钢等优势产业,延链条、扶龙头、铸集群,为城市发展注入蓝色动能。

产业支撑是福州“丝路海港城”建设的出发点。虎年春节假日刚结束,福州“丝路海港城”建设就火力全开,多个产业项目相继动工,包括总投资20亿元的时代聚丙烯深加工项目在罗源县开工,总投资46.32亿元的万华化学(福建)年产80万吨PVC(聚氯乙烯)项目在福清市动建。

作为“丝路海港城”建设的重点项目,福融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工地建设如火如荼。现场施工负责人阎朝洲告诉记者,百余名工人这个春节期间加班加点赶进度,确保今年9月第1条生产线投入试生产。

位于福清市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该项目总投资42亿元,将引进8条由德国布鲁克纳公司制造的世界最先进BOPP/BOPE薄膜生产线,拟打造为全球最大的集智能制造、智慧供应、工业互联网于一体的塑料薄膜生产基地。

加快“丝路海港城”建设,福州后劲足活力显。目前,福州港建成生产性泊位15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69个,形成连片式、集约式和规模化发展格局,已发展成为中国沿海大宗散货中转运输枢纽。2021年,福州港货物吞吐量2.73亿吨,同比增长9.8%,跃升至全国第17位,较上年度排名上升1位。

除了交通优势,侨台优势与政策优势也日益彰显。福州是中国著名侨乡和台胞重要祖籍地,现有海外乡亲40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177个国家和地区。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茂兴认为,广泛汇聚海内外同胞的智慧和力量,争取海内外更多的资金、人才和技术在福州集聚,将加快“丝路海港城”建设。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红利逐渐释放,“丝路海港城”建设更添活力,海陆新航线加快培育。巴拿马籍船舶“高丽桂冠”轮日前抵达福州江阴港集装箱码头,将中国的工艺品、陶瓷、家居配件、鞋子等运往韩国,成为RCEP落地生效后新靠泊福州的虎年“第一船”。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强婕宁 责编:林真贞